诗词大全

《和陶拟古九首》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
锦繖平积乱,犀渠破余疑。
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
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
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
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
铜鼓壶卢笙,歌此送迎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冯冼是古代的烈妇,翁媪国家的支撑。她为梁武后谋划功勋,又为隋文开府。三世更迭的时局变化,一心无私的她没有畏惧。美丽的锦繖被摊平了,犀渠被破坏了,但还存在着她庙宇的容貌,碑版上没有了文字。我想要写下纪念的志铭,安慰这些父老的思念。遗民们不能再问我,我也不能再欺骗他们。我要去寻找被遗忘的犦牲和菌鸡,进行卜卦。铜鼓、壶卢、笙歌,唱出这送迎之时的诗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景象,通过描述冯冼和翁媪这两位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敬仰和对遗民思念的关怀之情。诗人苏轼希望通过写作纪念的志铭,安慰那些思念过去伟人的老年人。他还表示不再欺骗遗民们,决心去寻找被遗忘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最后,他以铜鼓、壶卢、笙歌等形象描绘了送迎之时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古代烈妇和她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展示了苏轼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思考。诗中的冯冼和翁媪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女性,她们的坚韧和无私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轼通过描述她们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赞美和对遗民的关怀。

诗中还展示了苏轼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提到庙宇的容貌和碑版上空无一字,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遗失。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遗忘,决心去寻找被遗忘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以保护和传承。这体现了苏轼对历史遗产的重视和对传统价值的珍视。

最后的铜鼓、壶卢、笙歌等形象描绘了送迎之时的热闹场景,给整首诗词增添了情感和生动感。这些形象也象征着希望和期许,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美好的展望。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对遗民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苏轼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展望。这首诗词在情感上丰富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历史人物的敬意。

  • 《野步》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 《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 《祀先蚕六首》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 《句》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 《寄李仁甫》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 《寄秋怀》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