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邱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灯火勤三余。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暗屋跖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怠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爲太学录,除博士。二年,知河清县。应范纯仁辟,爲颍昌府教授。歷齐州、泉州签判。元符三年(一一○○),召爲监察御史。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罢归,寓歷阳。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肃。有文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事见《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韩魏公读书堂》是宋代游酢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去郡五里安国寺,
断蓬荒蓧成邱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
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
独愿灯火勤三余。
今人不出如处女,
陋室暗屋跖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
政恐心地怠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
难弟难兄俱可书。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韩魏公读书的场景和态度。诗中写到,公去了离城郡五里的安国寺,在荒草丛生的地方建起了一座书堂,郡里的人们对这里不置一砖一瓦,但韩魏公却乐意与泉石为伍。他厌恶俗务,选择专心致志地读书,愿意灯火通明地努力多读三余之书。作者认为如今的人们都不如处女一样纯洁,韩魏公的陋室也不如暗屋般肮脏。听说韩魏公如此热爱读书,作者感到担忧,担心他的身心会因为政务繁忙而懈怠了耕种。以前的先辈一定有类似的情怀,这样兄弟间相互鼓励,相互勉励才能坚守读书的理想。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崇敬与向往,亦表达了对于现实琐事的厌恶和对于专注学问的追求。韩魏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于读书的热爱和专注,不受世俗琐事的干扰而专心投入学业。作者通过对韩魏公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于读书的向往和对于追求知识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对于韩魏公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于高尚行为的敬佩。这首诗具有警示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功利主义思潮的厌弃和对于追求精神品质的呼唤。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衰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落日维舟处,沙头望眼平。牛羊分陇下,灯火隔林明。人散村墟静,溪寒风浪生。渔翁醉眠稳,小艇任斜横。
相从何必早,白头或如新;登门虽尚疏,数面自成亲。昨者始见公,凛然须如银,败席留煮茗,寒厅无杂宾。平生事贤意,寸心渴生尘,乐哉得所从,贫病忘吟呻。恭惟大雅姿,信是邦国珍。广文旧官长,二纪转鸿钧,恩仇快报复,祸福出笑颦。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群谀更得志,後来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一身知放国,万里岂忘家。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
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参天。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