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薄身无累,心平理自长。
公卿知叔度,州里敬元方。
璞玉须瑚琏,春风便雪霜,重言吾不忍,天地日苍茫。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文译文:
哭亡友胡达材
味道淡薄身没有担负,内心平和自由长久。
公卿们知道叔度,州里敬仰元方。
像琏石和玳瑁一样纯净,宛如春风消融雪霜。
我再次说出,我无法忍受,天地间一片苍茫。
诗意:
这首诗是孙应时为胡达材亲友之死而作的挽词。诗人首先描述了胡达材生活清贫、内心超脱的状态,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品质。接着,诗人提到胡达材备受朝廷和州县的赞赏和尊敬,说明他在政治和地方上的才能受到广泛认同。最后,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如琏石和玳瑁,表达了对胡达材纯洁和高尚品质的赞颂。然而,诗人又表示他无法再继续说下去,因为在天地间一切都变得苍茫无边。
赏析:
这首诗通过表达胡达材的人格魅力和才能,展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人使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让诗词充满了凝练的韵味。诗人通过对胡达材的赞赏和哀悼,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抒发了对逝去亲友的悲伤和对世事的无奈与疑惑,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苍凉之感。
丰约自定分,丝粟戒妄求。斯文寓理窟,多取谁汝尤。人间张长公,肮脏谢公侯。穷涂有乐地,投老容夷犹。
莫惊人事浮云变,且作吾侪饱饭行。白首分冬聊自劝,江城今夜一阳生。
根枝不入灵和殿,枉为人间拂马蹄。
少昊行秋正疾驱,洒然凉色已侵肤。翠空碧水涵高下,淡霭苍烟半有无。风露已经生惨戚,菰蒲且欲慰斯须。谁将霜竹横云外,似有悲声与恨俱。
耀德先王不耀兵,汪洋施泽在生灵。孰违天戒并民欲,不爱邦家嗜虏庭。作俑乱生诚有自,覆车势合亦难停。山河异境伤王导,云海高翔羡管宁。愿以丝毫裨汉室,岂无弓矢毙胡星。愚翁事业空遗臭,经义分明战血腥。
宦路初无定,吾行有底忙。江清针不聚,天远雁南翔。整棹须平进,回澜亦太狂。平生湖海意,何梦到凝香。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