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湖西杂感诗》

草堂闲坐念编民,多尚浮虚少尚真。
礼让不修难致福,唯知烧纸祭淫神。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湖西杂感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草堂闲坐念编民,
多尚浮虚少尚真。
礼让不修难致福,
唯知烧纸祭淫神。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考。诗人坐在草堂里,心里思念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虚幻的名利,追求浮华而不追求真实。他指出礼让和修身的道德价值在当今社会很难实现,人们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行动。最后一句提到了烧纸祭祀淫神,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私欲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人性的思考。作者以自己坐在草堂中静思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普通百姓的思念和关怀。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过于注重虚荣和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真实和内在的价值。他对于礼让和修身的道德观念感到遗憾,认为在当今社会很难实现这样的价值追求。最后一句提到的烧纸祭祀淫神,是对于人们过度追求私欲和物质欲望的讽刺。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明了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人们行为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了他对于道德和精神层面价值的关注。

  • 《端居感怀》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方如在帏室,复悟永终已。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寂性常喻人,滞情今在己。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感至竟何方,幽独长如此。

  • 《次韵毛君九日》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缑氏古城里,好道王道济。作诗有古风,读书知古意。朝来遗仆夫,遗我古石器。结从天地初,生自一拳际。工倕创规摹,般输施剞劂。沦茗北窗下,坐有羲皇思。嗟予性迂鄙,龃龉居今世。忝官污台省,曾无益时智。退藏又濡滞,尚不离朝市。阙地避烦暑,颇与营窟类。诚非古人比,拜赐

  • 《寄子春发运待制》

    广陵花月尝同醉,睢苑风霜暂破颜。但喜交情久弥重,休嗟人事老多艰。壮心未忍悲华发,强饮犹能倒玉山。留滞江湖应不久,多为春酒待君还。

  • 《吕推卿出孔雀画图》

    书卧蓬山禁漏长,起观名画得心降。曾闻饮涿依南海,颇怪飞鸣到北窗。峭格正宜风作驭,修翎堪与凤为双。知公物外寻幽好,不恋荣华拥节幢。

  • 《初过白沟北望燕山》

    青山如壁地如盘,千里耕桑一望宽。虞帝肇州疆域广,汉家封国册书完。因循天宝兴戎易,痛惜雍熙出将难。今日圣朝恢远略,偃兵为义一隅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