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湘中杂咏十绝》

江天云暝雨垂垂,日暮移舟口岸时。
拈笔欲题还袖手,细搜摩诘画中诗。

作者介绍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湘中杂咏十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天云暝雨垂垂,
日暮移舟口岸时。
拈笔欲题还袖手,
细搜摩诘画中诗。

译文:
江天上云渐暗,雨垂垂地下落,
太阳西沉,船只移动,抵达港口。
我拿起笔欲写下诗篇,却又放回袖中,
细心触摸、琢磨着画中的诗意。

诗意:
这首诗以湘中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江天上云暗、雨悠悠的景象,描述了夕阳下船只驶向港口的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心生诗意,拿起笔想要写下诗篇,但最终又将笔放回袖中,而是选择以触摸、琢磨画中的诗意来进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湘中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诗意的追求。诗中的江天云暝、雨垂垂,给人以阴沉、凄凉的感觉,与日暮移舟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这样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诗意的启迪,于是拈笔欲写下诗篇,但最终又选择将笔收回袖中。这种转折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追求,暗示了艺术的无穷可能性。最后,作者通过细心触摸、琢磨画中的诗意,展示了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和追求。整首诗以简约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引发人们对诗意和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 《出塞门》

    步步经戎虏,防兵不离身。山多曾战处,路断野行人。暴雨声同瀑,奔沙势异尘。片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

  • 《沖虚侍宸王文卿像赞》

    醉持铁尺叫风雷,玉帝纶言召两回。到得人间无鬼蜮,依然长啸入西台。

  • 《缘识》

    重阳佳节菊花贵,婀娜如金叶青翠。傍篱傍落一婆娑,发在秋天为祥瑞。引步登高甚奇见,想此仪形植霄汉。恣情采折手中叉,满袖冠簪香不散。日飞黄鸟何老讶,看取丛丛光台榭。愿细观瞻向眼前,含珠露色应无价。好是侵晨半开坼,风摇去住还难得。清霜示布转白云,喜亦非常意南北。

  • 《题武夷》

    说尽东南第一峰,武夷端与画图同。幔亭烟带凌霄紫,玉女霜花照水红。渔父欹残溪涧冷,仙人蜕久洞岩空。飞尘马足何时已,安得诛茅深翠中。

  • 《湘南曲》

    虞帝南游不复还,翠蛾幽怨水云间。昨夜月明湘浦宿,闺中珂珮度空山。

  • 《武昌怀古》

    极目平芜送落晖,六朝征战尚依稀。风生战舸周郎过,月落南楼庾老归。秋塞戌閒番马病,春江流下蜀鱼肥。神州北望知何处,父老犹能话岳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