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若龙两翼,欲跃胜高空。
济人几千百,绪余不言功。
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金谿簿。歷光泽簿,建宁府学教授,沿江制置司干官,通判台州、临安府,知台州,提点福建刑狱兼知建宁府,广东转运判官,提点浙西刑狱,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使,湖南转运使。理宗景定初,拜大理卿,迁中书舍人。四年(一二六三),出知平江府兼发运使。度宗即位,召爲刑部尚书。咸淳二年(一二六六)进签书枢密院事。三年致仕。四年卒,年八十七。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敝帚稿略》八卷。事见《桐江集》卷三《读包宏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包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是包恢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若龙两翼,
欲跃胜高空。
济人几千百,
绪余不言功。
诗意:
这个诗词是包恢以袁守方所赠送的秋崖遗宝带桥为题,回赠给他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座亭子,形似展开的龙翼,渴望能够跃过高空。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他的功绩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他却默默地帮助了许多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亭子被比喻为展开的龙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亭子的美丽和庄严。亭子欲跃胜高空,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功绩超越了寻常人所能及的范围。然而,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对袁守方的赞美,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济人几千百,绪余不言功"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默默无闻地帮助了许多人的赞赏。作者认为袁守方的功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就,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了千百人,这种功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整首诗词意境深远,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他默默奉献的赞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深刻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展示了包恢的才情和诗词表达的技巧。
夜来风色作清寒,灯火残时人意阑。归路月华犹皎皎,今朝雪影乱漫漫。比他柳絮真无赖,捐尽梅花不忍看。独坐不知时节变,一襟和气有余欢。
日月无异明,昼夜有异体。人鬼无异情,生死有异理。既未能知生,又焉能知死。既未能事人,又焉能事鬼。
坐无灯火夜萧然,马上匆匆未晓天。值驿老兵应笑我,肯将斗粟换高眠。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夏畦云稼忧芳蕤,炎官火伞烘晴曦。何人半夜起龙蛰,慰我卒岁丰年期。吾生正作一饱计,天意似悯三农时。椎牛酾酒乐村社,帝力於尔其谁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