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署司分氏,开祥简狄心。
风帘虽易偶,巢幕亦难任。
两两差池羽,翩翩下上音。
曲江何感愤,托意动微吟。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爲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昇州。天禧三年(一○一九)以吏部尚书復参知政事。四年,爲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九六)。干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仁宗即位,爲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崑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爲二卷。
《燕》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丁谓。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
受署司分氏,
开祥简狄心。
风帘虽易偶,
巢幕亦难任。
两两差池羽,
翩翩下上音。
曲江何感愤,
托意动微吟。
中文译文:
燕子成双,分别在不同的官署。
展翅飞翔,心怀着开阔和简朴的意愿。
风帘虽然容易被风吹动,但巢幕却难以承载。
燕子们成双成对,它们在空中优雅地飞舞。
它们的鸣声悦耳动听,让人心生感慨。
在曲江边,我感受到了一种激愤之情,因此借着这微弱的吟唱,寄托了我的情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的景象燕子为题材,通过描绘燕子的飞翔和鸣叫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燕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快乐、自由和吉祥。诗中的燕子成双成对,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展示了它们自由自在的飞翔姿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由与宽广的向往。
诗中提到“风帘虽易偶,巢幕亦难任”,表达了燕子飞翔的自由与巢穴的局限之间的矛盾。燕子虽然可以在风中自由翱翔,但在巢穴中却受到了限制。这种矛盾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内心对自由与束缚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中的“两两差池羽,翩翩下上音”形容了燕子飞翔时的优雅姿态和悦耳的鸣声,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种描绘既展示了燕子的飞行技巧,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曲江何感愤,托意动微吟”,描述了作者在曲江边的所感所慨。曲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作者在此感受到了一种愤慨之情,通过微弱的吟唱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里的愤慨与前文中所表达的自由与束缚的矛盾相呼应,可能是对社会现实或个人遭遇的一种反思和抒发。
整首诗以燕子为象征,通过对燕子飞翔和鸣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与宽广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中优美的表达和意象也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枕山城晓梦惊,了规啼破月斜明。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朝携下枫浦,晚戴出烟艇。冒雪或平檐,听泉时仄顶。飙移霭然色,波乱危如影。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出乘气末群阴乱,归抱精风万物安。深省莫如坚坐是,还家毋更是蒲团。
关山秋尽雁随阳,雁去人闲不下堂。绝塞貒弓空抱月,孤城画角自吹霜。青天欲问云霄远,白发还惊岁月长。漫说安危浑注意,可从国手试温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