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味道》

叩齿晨兴秋院静,焚香冥坐晚窗深。
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檀经说佛心。
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闲诗好听琴。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味道》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修心养性的追求和对俗世烦恼的反思。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漫天在晨起床的时候,秋院里静寂无声,
烧香冥坐晚上深入窗里。
七篇真诰论仙事,
一卷檀经讲佛心。
如今只有今天的境况是真实的,
以前的生活都是虚妄的。
多次陷入尘世的扰动。
不满意自己的习惯还残留在心中,
喜欢吟唱闲适的诗词和弹奏美妙的琴声。

诗人在清晨醒来时,天气宁静,院子里寂静无声,他点燃香烛,独自坐在晚间幽深的窗边冥思。他反思自己修行的道路,并将这一思考融入到对仙人和佛教的论述之中。诗中提到的“七篇真诰”和“一卷檀经”是指仙人修道的经文和佛教典籍。诗人认为,现在才明白之前的境况都是虚妄的,自己曾被尘世的烦恼所困扰。然而,他承认自己仍然存在着习性和欲望的残留,并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而闲适的诗歌和音乐的喜爱。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对修行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追求内心宁静和自我救赎的渴望。诗人通过回顾过去的错误和挣扎,表达了对俗世烦恼的反思。他尝试通过冥思和沉思来超脱尘世的欲望和烦恼,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清静。诗中所提到的仙人和佛教经典,象征着修行的理念和智慧。诗人在追求修行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困扰,但他希望通过吟唱诗词和弹奏琴音来寻找内心的安慰和舒缓。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烦恼的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的修养和追求。通过抒发内心的迷茫和挣扎,诗人呈现了一种温柔、宁静而又深刻的诗意。

  • 《寿丞相》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

  •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

    皇上初更化,追锋语语温。同看三老起,今叹一身存。别久劳魂梦,人亡溅泪痕。从兹归故隐,旧事与谁论。

  •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 《颂古四十四首》

    洞山平地露尸骸,庵主将身一处埋。狼藉髑髅相枕藉,悲风愁雾不胜怀。

  • 《梅花引》

    裁征衣。寄征衣。万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尽真珠,如今无泪垂。闺中幼妇红颜少。应是玉关人更老。几时归。几时归。开尽牡丹,看看到荼コ。

  • 《送赵晦之丞彭泽》

    陶令居官八十日,始为督邮方赋归。君家门户要兴起,未用飘然咏式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