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谢世颂三首》

大带深衣,缁冠素履。
籍以纸衾,覆以布被。
一物不将,敛形而已。
其人伊何,履斋居士。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谢世颂三首》是宋代吴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叫履斋居士的人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过世的情境和他对世间事物的超脱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带深衣,缁冠素履。
籍以纸衾,覆以布被。
一物不将,敛形而已。
其人伊何,履斋居士。

诗意:
这位名叫履斋居士的人,穿着宽大的深色衣袍,戴着黑色冠帽,脚踏简朴的白色鞋履。他只用纸做的褥子盖着,用布做的被子覆盖着。他临终时没有带走任何物品,只是安详地将身体合拢而已。这位履斋居士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赏析:
《谢世颂三首》通过简洁而精确的描写,展现了履斋居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超脱和淡泊态度。大带深衣、缁冠素履等词语描绘了他衣着的朴素和简陋,展示出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籍以纸衾、覆以布被的描写则凸显了他过世时对寿衣的简单要求,进一步突显了他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最后两句"一物不将,敛形而已。其人伊何,履斋居士"则以简练的语言点明了居士的态度。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财富与物质的追求已经不再重要,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告别尘世,敛起了他的一切,以示对世间的超然态度。他的名字"履斋居士"也表明了他在生活中过着简朴清苦的隐居生活,追求心灵的净化和修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和淡泊生活态度的赞美。履斋居士的形象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他的精神境界和对物质的超然态度令人敬佩。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意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思考。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