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临泽寺留题》

发冢诗书谩一官,旧游重到鬓毛斑。
尘埃可是山灵意,不待文移始厚颜。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临泽寺留题》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临泽寺的感悟和思考。

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无奈和感慨:“发冢诗书谩一官,旧游重到鬓毛斑。”这两句诗意味深长,诗人可能曾经寄托过对文学和官职的期望,但事与愿违,现实中却未能如愿以偿。时间的流转使得诗人的头发已经斑白,这也显现出岁月流转的无情和诗人的历经沧桑。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临泽寺的感受:“尘埃可是山灵意,不待文移始厚颜。”这里的“尘埃”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喧嚣和浮躁,而“山灵意”则代表着寺庙中的宁静和灵性。诗人认为,尘世的纷扰并不能动摇寺庙的宁静,也不能左右自己内心的静谧。他坦然地表示,不需要言辞的表达,自己已经有了坚定的内心和厚重的面孔。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选择。诗人通过对比自己曾经的追求和现实的不符,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感慨。然而,他并不沉溺于过去的遗憾,而是在临泽寺的宁静中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这种内心的宽广和淡定,使得诗人能够面对世事的纷扰,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明。

总之,这首诗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陈造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既有对过去的反思,也有对当下的领悟,给人以启迪和思索的空间。

  • 《春桂问答二首》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 《怀寄周静得》

    老尽黄花梅又开,故人不见入城来。武康县北三桥步,夜夜梦中行一回。

  • 《客夜不寐四首》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 《漫兴 十七》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 《澹山岩》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泉莹宜烹茗,崖穷好笔诗。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