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咏史二首》

虏入中原力不支,洛阳名胜浪相拥。
可怜挥麈人如璧,半夜排墙尚未知。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咏史二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宋代时期虏寇入侵中原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咏史二首》

虏入中原力不支,
洛阳名胜浪相拥。
可怜挥麈人如璧,
半夜排墙尚未知。

译文:

敌寇入侵中原,无法抵挡他们的力量,
洛阳的名胜受到了蹂躏。
可怜的文人英才,犹如珍宝般黯然离去,
半夜时分,城墙上的抵抗仍未启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虏寇入侵中原的悲惨景象,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无奈。诗人刘克庄通过描绘洛阳的名胜被虏寇的浪潮所吞没,表达了他对当时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失落的痛心之情。

诗中提到了“挥麈人如璧”,这是指那些才华出众的文人,他们像珍宝一样宝贵,但在乱世中却无法继续施展才华,只能黯然离去。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繁荣的失落和对社会秩序的忧虑。

最后两句“半夜排墙尚未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不安。在寇敌入侵的黑暗夜晚,人们还不知道城墙上的抵抗是否能够成功,这种不确定性和紧张感增加了整首诗的战争氛围和悲壮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虏寇入侵中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失落的痛心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担忧。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乱世的思考和对于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 《次韵杨廷秀郎中游西湖十绝》

    湖堤楼阁剧蜂房,楼上争看湖上航。万柄芙蓉清冉冉,临风新折麝脐香。

  •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

  • 《题曹舍人文龙墨竹扇禾兴同知李原缺,据清抄》

    文湖州笔欠坡诗,便面潇潇雨一枝。暑汗轻摇骨□□,□间谁识庾元规。

  • 《次韵代留别》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 《题苏子瞻书夫天庆观乳泉赋帖》

    苏公早闻道,文章乃其戏。乳泉出重海,作赋聊记异。玉池咽中夜,挈瓶非小智。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

  • 《秋晚》

    暮色入江郊,霜风两鬓毛。笛声吹月落,诗兴挟秋高。谢约南柯蚁,留连左手螯。孤灯竹窗底,危坐一歌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