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平乐》

清词索笑。
莫厌银杯小。
应是天孙新与巧。
剪恨裁愁句好。
有人梦断关河。
小窗日饮亡何。
想见重帘不卷,泪痕滴尽湘娥。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清平乐》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以下是该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平乐
清脆的词调带来欢愉的笑声。不要厌弃那只小银杯。这是来自天上的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剪下了令人痛心和忧愁的词句,做成了美好的词曲。有人的梦被打破,与关河的联系断裂。小窗户里的阳光照着空无一物。想见到那重重的帘幕没有被卷起,泪痕已经滴尽了湘娥的脸颊。

诗意和赏析:
《清平乐》以清新明快的词调表达了作者对纷扰世事的厌倦,以及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词的开头以快乐的氛围展开,表达了欢乐的情绪和轻松的心境。作者把银杯比喻为心灵的容器,提醒人们不要轻视琐碎的快乐,就像不要厌弃那只小银杯一样。接着,作者将清平乐与天孙相联系,天孙指的是传说中天上的聪明伶俐的孩子,暗示了词曲的灵动和美好。辛弃疾以剪恨裁愁的手法,将痛苦和忧愁的情感剪裁成美好的词句,展现出他在写作中的才智和技巧。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梦想破灭的感受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有人的梦被打破,与关河的联系断裂,暗示了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常常会受到现实的阻碍和破坏。小窗户里的阳光倒映出一片空虚和寂寞,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最后两句词以湘娥为象征,描绘了泪痕滴尽的情景。重帘未被卷起,泪痕已经滴尽了湘娥的脸颊,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词通过对欢乐、痛苦和遗憾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矛盾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现实世界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和挫折。

  • 《野步》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 《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 《祀先蚕六首》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 《句》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 《寄李仁甫》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 《寄秋怀》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