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
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年抛开怨贫的心情,只与鸡儿比酒相聚。没有晋朝和宋朝之间的纷争,自是属于古代圣贤以上的人物。千年之后,百篇诗文留存。没有一句不真切的字句。即使让王谢等名人在世,也无法与柴桑陌上的尘埃相比。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豁达和宽慰。他并不怨恨自己的贫穷,而是选择以简朴的方式度过晚年,与鸡斗酒相聚,享受平凡而宁静的生活。他认为自己与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媲美,因为他们都追求过高尚的理想和境界。辛弃疾自信地表示,他的诗篇将会在千年之后仍然被人们传颂,因为他的诗作无一不是真挚感人的。最后,他以一种玩笑的方式表示,即使将王谢等当代的文学名人复活在世,他们也无法超越柴桑陌上的尘埃,即无法超越普通人的尘世烦恼和纷争。
赏析:
辛弃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晚年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诗作的自信。他通过对比贫穷的农夫生活与名门贵族的纷争,表达了自己对平凡生活的选择和对尘世功名的超越。他将自己与古代圣贤相提并论,彰显了自己追求高尚境界的自信心。同时,他又以幽默的方式调侃当时的文人名士,表示即使将他们复活在世,也无法超越尘世的琐事和烦恼。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与决心。
五云郁勃天九重,俯视人境尘濛濛。元和迁校品秩穹,以帝命镇北坎宫。玄袍金铠丁甲从,洞阴战胜魔绝纵。际江之涯钟氏童,宿运冥契晞玄风。蹑屩千里心忡忡,戃恍忽与师匠逢。桑梓归愒敢不共,精庐筑就铃冈乐。州西一会狮子峰,烟霞万壑锁郁葱。势与紫霄争长雄,楼观营筑拟翠蓬。
怕见公卿嬾入城,野桥孤店跨驴行。天公遣足看山愿,白尽髭须却眼明。
佳节一消忧,携壶上斗牛。乾坤有今日,江汉自东流。乱后不多菊,看来无限秋。凭高未能已,更为夕阳留。
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直钓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
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灰死寸心甘不动,雪侵双鬓未能休。封章事寝空腾谤,制诰词荒益自羞。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抽心粔籹轻拖糁,近蔕燕支酽抹腮。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花中却是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