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浣溪沙》

江上秋高风怒号。
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
碧纱窗外有芭蕉。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浣溪沙》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浣溪沙》

江上秋高风怒号,
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
耳边愁听雨萧萧。
碧纱窗外有芭蕉。

译文:

在江上,秋天的高空里狂风怒号,
江水的声音不断,雁群嗷嗷地叫。
离别的魂魄飘荡,渐渐消散在你面前,
一夜未眠的孤客,耳边苦闻雨声悲凉。
碧纱窗外有婆娑的芭蕉。

诗意:

《浣溪沙》描绘了秋天江上风雨凄凉的景象,以及诗人在离别中的孤独和忧伤之情。诗中的江水、风声、雁叫等自然元素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体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离别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江水、高风、雁叫等元素形成了浑然一体的自然画面,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江上秋高风怒号,形容了风势猛烈,给人一种凄风苦雨的感觉。江声不断,雁群嗷嗷,更加突出了孤寂和离别的主题。别魂迢递为君销,表达了诗人心中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一夜不眠的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揭示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孤独和忧伤。最后一句碧纱窗外有芭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意境,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寂寞而凄美的色彩。

《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晁补之细腻而深沉的诗境,给人一种离别之情的共鸣和思考。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力。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无相之相,不存情量。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 《游洞霄》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仙归洞府云烟静,春入名山笋蕨肥。缓饮壶觞聊自适,暂指朱墨便忘归。何时罢脱利名去,始悟人间万事非。

  • 《雁门关野望》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 《山前散策》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这同年兼简李》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 《会胜院沃洲亭》

    前溪夹洲後溪阔,风吹细浪龙鳞活。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翦连古枝。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