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月照珠帘粉。
亸辔曾相近。
繁华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
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
幽期莫误香闺恨。
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御街行》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街月照珠帘粉。
亸辔曾相近。
繁华乐事老来慵,
对酒尚怜佳景。
王孙年少,风流应更,
无奈春愁闷。
幽期莫误香闺恨。
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
触处总堪乘兴。
有人惆怅,何如归好,
相见凭君问。
译文:
皇宫大街上,月光照耀着珠帘和粉妆。
曾经驾着华丽的马车相近。
繁华的乐事已经老去,我变得懒散,
只对美酒和佳景抱有留恋。
年轻的王子,本应更加风流自信,
可惜只有春天的忧愁困扰着我。
不要错过我们幽会的时刻,别让香闺的爱恨再次伤心。
今天,我的罗带已经褪去。
月圆花好,像是春天的一幅美丽画卷,
每一个触景之处都值得欣然乘兴。
有人因思念而忧伤,何不回家,
我们相见时,请凭君的询问。
诗意和赏析:
《御街行》描绘了一个王孙年少的男子在御街上游荡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珠帘和粉妆以及华丽的马车,展现了宫廷的繁华景象。然而,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繁华乐事的厌倦和懒散。他更加珍惜对美酒和佳景的情感,对于年少的风流和对春天的忧愁也有所抱怨。诗人渴望在春天的美好景色中寻找慰藉,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幸福归宿的渴望。
诗中还暗示了一段幽会的情节,诗人希望不要错过与心爱之人相见的机会,不要让过去的爱恨再次伤害心灵。最后,诗人以月圆花好的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归家的渴望。他希望那些忧愁的人们能够回家,相见时可以向他询问内心的困惑和痛苦。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凄美的情感展示了晁补之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繁华和忧愁的对比,表达了对真挚爱情和真正幸福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于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无相之相,不存情量。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仙归洞府云烟静,春入名山笋蕨肥。缓饮壶觞聊自适,暂指朱墨便忘归。何时罢脱利名去,始悟人间万事非。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前溪夹洲後溪阔,风吹细浪龙鳞活。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翦连古枝。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