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初红蝉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珠帘夜夜朦胧月。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蝶恋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欧阳修。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梨叶初红蝉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珠帘夜夜朦胧月。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表现了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梨叶初红、蝉声渐息为开篇,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银汉风高"一句描述了天空明净的秋夜,"玉管声凄切"则暗示了孤寂的心情。接着,诗词描写了床上的凉意和铜漏声响,凸显了离别的苦涩。"谁教社燕轻离别"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别离的感叹,社燕是指归巢的燕子,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
接下来的几句,诗词以草地上虫子的鸣叫和秋露的结成,表现了秋天的凄凉和时光的流逝。"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迷茫和不舍。"多少衷肠犹未说"则表示了作者内心深处悲伤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离别之事的遗憾。
最后一句"珠帘夜夜朦胧月"描绘了夜晚的月光透过珠帘映照在房间内,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整首诗词以离别和时光流逝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共同感受。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九日相携上翠微,安仁悼内不胜悲。琴中只弄无弦曲,歌里聊陈鼓缶辞。来岁须为汤{外麦内并}约,今朝空过菊花时。君家兄弟如相问,为报颐间已素丝。
双袖深笼两脚垂,朝寒乘快度荒陂。春风浩浩无边际,似驾乌云过海时。
望望龟峰寺,行行番国船。林深寒日薄,沙逈晚风颠。能赋思孙楚,同行有惠连。好诗相拨触,才尽不能宣。
过门须忆老相知,日日长看掩竹扉。只有画梁巢燕在,主人三载不曾归。
端的公宜语个中,对山萦碧照清冬。鹤毛雨渍苔钱古,蚁穴风堆橡斗重。已乏尖新陪世话,断无阔匾拆书封。一轩煨芋方题榜,进过松扉慰我慵。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