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寄朱锡珪》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感慨和寄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朱锡珪啊,你也曾与我共同远离家乡,
曾经跟随古木的指引而来。
长江的人们在钓月,
旷野中的火焰在燃烧,
梦泽吞噬了楚地的大地,
闽山上笼罩着海浪的拘束。
此时此刻,波浪下的水,
掀起了与屈原相通的激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远离家乡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古木和樯底水,以及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等景象,都映衬出诗人孤独和迷茫的心境。
诗人用寓言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迷失在荒野中的人,追随着古老的指引而来。他看到长江的人们在钓月,旷野中的火焰燃烧,象征着人们追求理想和渴望自由的精神。他也看到了梦泽吞噬楚地和闽山上笼罩的海浪,表达了对历史的畏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的最后一句“涛起屈原通”,借屈原之死暗示了诗人与屈原的精神上的契合。屈原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他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与屈原相通,诗人希望表达自己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关怀。
总的来说,《寄朱锡珪》这首诗词通过对远离家乡的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寓言、象征等手法,通过景象的交融和意象的呼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贤者非无心,园夫自临课。艺植日繁滋,芬芳时入座。青葱春茹擢,皎洁秋英堕。正苦郢中人,逸唱高难和。
皇仪有炜,彩升次升。沈沈邃殿,穆穆天延。坤德深隆,皇图永宁。咨尔延臣,揶齐以登。
八年两唤浙江船,吴越青山相对妍。长愧主恩难报答,不知人事几推迁。香浮菊桂秋将暮,景迫桑榆岁可怜。荒县今宵孤馆梦,四千里外楚云边。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始托得其地,中伤乖所天。心犹持七戒,教不废三迁。大本中孚卦,繁文内则篇。区区彤史笔,未足远其传。
红红白白两铜瓶,软饱相看眼倍明。脔肉自能知鼎味,底寻酒海与花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