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不得志,去游河右。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进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失守,适奔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劒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二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功名,尚节义,年过五十,始学为诗。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传诵。开、宝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集二卷,今编四卷。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诗,描述了高适与马太守一同听九思法师讲解金刚经的场景。
诗词中描绘了晋阳宝法师的卓越才华和深邃的智慧。他以超越世俗的境界,心向空王,教授众生。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表达了法师所讲述的金刚经极具威严和智慧的力量。
高适通过诗中描写智慧的法师、清净的寺庙、香火鼎盛的场景,展现了佛法的伟大和智慧的力量。他深知众生的苦难,用恒沙来喻示无量无边的痛苦。同时,他也赞颂了舍身施与善行的道理,用招提之清净和良牧之温馨来形容法师对众生的关怀。
最后,高适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持佛印心的坚持,以及驱赶魔军,追求初地因的愿望。他愿意永远奉行佛法,与弥天对话。
整首诗充满了虔诚和敬畏之情,表达了对佛法的赞颂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同时,诗中描绘的山门寺庙景象和法师的智慧形象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内心的慰藉。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晋阳宝法师,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赞颂智慧的佛法以及修行者的信仰和坚持为主题。通过描绘寺庙、法师和佛法的形象,诗人展示了佛法的庄严和深奥,以及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诗中所使用的场景描写和意象都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比如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等,给人以庄严和威严的感觉。同时,也通过描写舍施与善行的道理,表达了修行者对众生的关怀和慈悲。
整首诗韵味深沉,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和修行的敬仰和热爱。通过与法师一同听经,作者意图表达对佛法智慧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达出对于超脱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佛法的威严和法师的智慧,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同时也给人以宁静和慰藉之感。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玉露乍肃天宇。冰轮下照金铺。燎烟嘘呼。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清晓御丹凤,湛恩遍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献胙慈极,
失羣寒鴈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保福借水献花,这僧白日迷路。南山门下,总是粗心底。只是不敢说著,小慈妨大慈。
欲爱生诸秽,俱盛一草囊。应从持犯入,当发紫金光。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