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老柏下,叟货翠玉罂。
兽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
虚能一勺容,色与蓝水并。
我独何为者,忽见目以惊。
家无半锺畜,不吝百金轻。
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寺的老柏树下,
有位老人在卖一只翠玉罂。
罂瓶底部有兽足支撑,
瓶腹如同瓜果般平整。
虽然看上去容量不大,
但能装下一勺水,颜色与蓝水相似。
我独自一人,为何如此惊奇?
因为我突然看到了这个玉罂,
不顾家中几乎没有财产,
毫不犹豫地花了一百金子买下它。
城中的人们都不认识这个宝物,
白天他们的双眼仿佛失明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相国寺游览时,意外发现并购买了一只翠玉罂的情景。诗人描述了这只玉罂的形状、外观和容量,以及自己对它的珍视和为之付出的代价。诗中还暗含了一种对于价值被忽视或被人们忽略的东西的感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敏感和对于珍贵事物的欣赏。
赏析: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这首诗通过对一只翠玉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敏感和对于珍贵事物的珍视。诗中的古寺和老柏树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与翠玉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个小小的宝物的珍贵和独特。诗人描述了翠玉罂的形态,强调了它的兽足和瓜腹,以及它能容纳一勺水的特点,展示了诗人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于美的追求。
诗人在描绘翠玉罂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个宝物的珍视之情。他在诗中提到自己家中几乎没有财产,但仍然毫不犹豫地花了一百金子购买这只翠玉罂,显示了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珍贵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于物质财富的相对漠视。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翠玉罂的价值被忽视的遗憾和对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的嘲讽。诗人称“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指出城中的人们都不认识这个宝物,仿佛他们的双眼在白天失明一般。这种对于美的敏感和对于珍贵事物的欣赏能力被置于城市喧嚣之外的古寺和老柏树下的老人身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一只翠玉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敏感、对于珍贵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于价值被忽视的遗憾。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珍贵事物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于社会对于美的鉴赏能力的批判。这首诗词在简洁明了的语言中,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望朝斋戒是寻常,静启金根第几章。竹叶饮为甘露色,莲花鲊作肉芝香。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床。剩欲与君终此志,顽仙唯恐鬓成霜。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我闻方外士,见面照人明。笔幻岁寒友,琴弹太古声。侯门知遇重,真馆笑谈清。茗碗聊相对,清风两腋生。
翠鬟半亸倦梳妆,杨柳风前阵阵凉。弦索懒拈缩纤手,龙涎犹嚼口脂香。
茂林新幄翠重重,犹有残花掩映红。庭馆渐虚容散涉,时攀园果作狙公。
王孙气习窭儒生,壮士襟期老典刑。疾俗如仇几扫迹,贪书若癖至忘形。风云未会心先冷,水石无游眼不醒。独据清高天所忌,吟边分我小鸥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