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卜算子(燕)》

已怪社愆期,尚喜巢如故。
过了清明未肯来,莫被春寒误。
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
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卜算子(燕)》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已怪社愆期,
尚喜巢如故。
过了清明未肯来,
莫被春寒误。
常傍画檐飞,
忽委空梁去。
忘却王家与谢家,
别有衔泥处。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燕子的动态和行为,寓意着人生的离合与变迁。燕子已经奇怪地违背了它常来的时间,但它仍然高兴地回到了它的巢穴。尽管清明时节已经过去,燕子仍然没有迁徙,不要被春寒所误。它经常停在画檐上飞翔,却突然飞到了空梁上。它忘却了王家和谢家的巢穴,另有一个地方承载着它的泥巢。

赏析:
这首诗以燕子作为主题,通过描写燕子的行为和迁徙习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变迁和离别的感慨。燕子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常被用来寓意忠诚、迁徙和归宿。诗中的燕子不按常规行事,过了清明却未迁徙,这种行为不仅让人感到奇怪,也引发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变幻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燕子停在画檐上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对燕子自由自在的羡慕之情。然而,燕子却突然飞到了空梁上,这种意外的变化给人一种无常和不可预测的感受。燕子忘记了过去的巢穴,另寻新的衔泥之处,这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离别和迁徙,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归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燕子的动态和行为,通过燕子的经历抒发了对人生变迁和离别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同时也要面对变迁和离别带来的不确定性。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索。

  • 《閒眠二首》

    秋怀一事无,暑尽昼凉初。竹户静长闭,藜床安有余。逍遥化蝴蝶,容易入华胥。天上多官府,神仙恐不如。

  • 《古风》

    贺监未尝死,江天醉初醒;逸少亦度世,弭节过兰亭。吾本淡荡人,转徙如蓬萍。聊凭一杯绿,驻此双鬓青。邂逅两仙翁,笙鹤游青冥。还家不能食,浊世纷膻腥。

  • 《秋霁》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沉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 《送阆州妓人归老》

    竹翠婵娟草径幽,佳人归老傍汀洲。玉蟾露冷梁尘暗,金凤花开云鬓秋。十亩稻香新绿野,一声歌断旧青楼。芭蕉半卷西池雨,日暮门前双白鸥。

  • 《虞美人》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

  • 《十二峰·朝云》

    山头行云自朝朝,阳台莫色联云霄。朝来莫去变云雨,送老行客无回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