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赠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
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
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
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
仇雠相对似亲朋。
中文译文:
送给圆上人
诵经千纸得为僧,
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高处听咒水的声音,
新坛午时看到烧香火。
一对童子浇红草药,
一串108颗珍珠串成彩绳。
谈论这些近来内心的事,
敌人相对而立却像亲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贾岛所写,描述了佛教僧侣的生活场景,以及作者对于近来发生的事情的思考。诗人借描绘僧人的生活来凸显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诗中第一联描述了僧人的清心寡欲之态,僧人虔诚地诵经,用千纸代表诵经的次数,意味着诵经的次数非常之多;麈尾是一种法器,持行不拂蝇表明僧人在修行过程中内心的专注和超越尘世的精神。
第二联描述了古塔和新坛两个场景。古塔是佛教寺庙常见的景象,高处传来咒水的声音,表现出佛教的神秘感和宗教仪式的庄严;新坛则是地方寺庙,为了表达对佛陀的敬仰,持续点燃香火。
第三联是对佛教中神奇的仪式和传统的描绘。童子浇红药,是佛教中一种染红药水洒在神像上的仪式;百八真珠贯彩绳,是用于佛教念珠的描述,表示信仰的虔诚和坚定。
最后一联是诗人对近来发生的事情的思考。仇雠相对似亲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争斗和恩怨情仇的感慨,认识到世间的亲疏关系往往比血缘更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僧人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考。诗人以客观的眼光观察世间,通过对比佛教的宁静和世俗的纷争,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思考和寻求。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老尽黄花梅又开,故人不见入城来。武康县北三桥步,夜夜梦中行一回。
飞腾志意老来休,却听鸡声吟掉头。催雪忆梅还得句,到家准拟阿儒求。
重阳今日是,风雨满空城。白发殊无赖,黄花似有情。山寒孤树老,江净众鸥明。且愿烽尘息,讴歌乐太平。
拭目澹岩景,莺花三月时。洞堆钟乳石,林拥梵宫基。泉莹宜烹茗,崖穷好笔诗。胜游情未倦,又促解舟维。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