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天坛夜见海》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作者介绍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宪宗时,召为祕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衆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復用为祕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画为屏障。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登天坛夜见海》(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
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
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
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
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
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
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
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
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
去逐瀛洲羡门子。

【中文译文】
早晨游赏三十六峰,
夜晚来到天坛宿营。
仙人带我采摘玉英,
坛上半夜东方明。

钟声撞击近海日,
海中远远升起三座山峰。
太阳升起红红火热,
彩霞旗帜依偎在彤云上。

八鸾五凤纷飞舞,
王母准备去朝见元君。
仙人们指着这里告诉我,
曾几何时见过尘埃遗落在茫茫大海。

挺身离去,想去仙宫,
空山处处都留下清风。
俯瞰九州依旧朦胧不明,
一半人生都在幻梦之中。

顿悟到当年武皇追求不死的心情,
去追逐瀛洲,羡慕门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坛夜晚观海时的情景。诗人游览了京城各个著名的山峰,并在夜晚登上天坛,欣赏月亮和远处的海洋。他与仙人一同踏上玉英,看到海中升起三座山峰,远处的赤城隐约可见,彩霞飘舞在彤云上。诗人感叹王母准备去向元君上朝,仙人向他指出尘埃遗落在大海之中。诗人离开这个地方,希望去仙宫寻找清风。他俯瞰着九州大地,发现一切都在梦境之中,意识到武皇求不死的欲望,去追求瀛洲的仙境,羡慕仙宫的门徒。

这首诗以唐代山水诗的风格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充满了对仙境和长生的向往和羡慕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天坛和海洋的壮丽景色,以及与仙人共同的旅程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的短暂和追求永生的渴望。整首诗词意境宽广,用词简练,展示了李益严谨的写作风格和对美的追求。

  • 《野步》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 《入山谒怡然上人因成短篇皆书即时事》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 《祀先蚕六首》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 《句》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 《寄李仁甫》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 《寄秋怀》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