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中书刘舍人》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
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
应向横门度,环珮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寄中书刘舍人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
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
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
应向横门度,环珮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中文译文:
寄给中书刘舍人

云霄路终究分别,中年时的足迹暂时相同。
像是一对比翼鸟匆匆行走,一同骑着马匹下南宫。
美好的歌咏邀请清澈的月光,幽静的欣赏中逗留在芳草丛中。
直到我出任外地守卫,我与你在东西两地限制的相遇。

清晨的露水仿佛忧伤的样子,离别令人更加伤感。
突然看到天上的诏书,心怀着国家的事业回归。
在玉座上飘浮着香气,宣布秋天的禁令,吹散凉爽的风。
应该穿过横门,离开这儿,循着环珮美丽的遥远。

辉煌的事业憾事未能遥见,思念回家却难以言喻。
茂密的松树和高贵的桂花,想象着它们在宫殿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给刘舍人的一封诗信。诗中,韦应物表达了对友情和别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事务的思念。

诗的开头,韦应物和刘舍人在云霄路别离,虽然各自行走,但是在中年时期的经历与感受是相同的。这一描写表达了彼此的交情和相似的人生阅历。

接下来的几句,用比翼鸟和同骑马的意象来描述彼此的亲近和行动,表达出作者希望能与朋友一同在南宫中欣赏美好事物的愿望。

然而,随着韦应物被派去守卫外地,两人的相聚变得困难。作者感慨地描写了清晨的露水和离别的伤感。

但是,突然间作者听到了天上的诏书,它要他回国负责国家的工作。这一转机犹如玉座上飘浮的香气和风吹散的秋禁,给了他希望和动力。

诗的最后几句,作者说自己应该走进横门,离开此地,回到环珮美丽的国家。他充满光辉的事业还没有瞩见,思念家乡却难以言喻。想象着国家的美好,他想起了掖垣中茂密的松桂。

整首诗以感伤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家国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光辉事业和家乡的向往。通过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事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 《巫山高》

    巫山高,望不极。飞鸿欲度愁无力,我欲绝之乏羽翼。峡江水急荆门远,鱼龙游之不能转。下无舟楫上无梁,我欲济之忧力尠。

  •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六》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 《谒金门》

    芳思切。旧事不堪重说。浓露凝香花喷血。花心双蛱蝶。燕语莺啼都歇。又过清明时节。记得离歌三两阕。未歌先哽咽。

  •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欹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 《夜赋》

    抱病喜清夜,形羸心独开。不知药鼎沸,错认雨声来。岁晚灯烛丽,天长鸿雁哀。书生惜日月,欹枕意茫哉。

  • 《颂古二首》

    生銕铸就崑崙儿,头轻脚重肚皮大。明眼衲僧萨普吒,九十日中看不破。看不破,笑倒嵩山破灶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