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草碧》

又随芳绪生,看翠霁连空,愁遍征路。
东风里,谁望断西塞,恨迷南浦。
天涯地角,意不尽、消沉万古。
曾是送别长亭下,细绿暗烟雨。
何处。
乱红铺绣茵,有醉眼荡子,拾翠游女。
王孙远,柳外共残照,断云无语。
池塘梦生,谢公后、还能继否。
独上画楼,春山暝、雁飞去。

作者介绍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万俟咏的作品特点

  万俟咏词作,曾自编成集,分“雅词”、“侧艳”二体,取名为“盛萱丽藻”。后又删去“侧艳”一体,再编成集,另分“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五体,周邦彦、田为均为其作序,周邦彦取名《大声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曾著录《大声集》5卷,今已失传。近人赵万里《宋金元人词》仅辑得其词27首。

作品评述

《春草碧》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万俟咏。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草碧,又随着芳草的生长,
看见碧蓝的天空中的清晨霞光,
愁苦弥漫在旅途上。
在东风中,有谁望断了遥远的西塞,
悲伤迷失在南方的渡口。
无论是天涯还是地角,意境无法尽情表达,
消沉在漫长的岁月中。
曾经是在离别的长亭下,
细碧的春草被暗淡的雨雾掩盖。
何处呢?
红花乱铺在绣花的褥子上,
有醉眼的游子,拾起碧翠的游女。
王孙远离,柳树外共同分享残照,
断云无语。
池塘中的梦境生发,
谢公后代,是否还能继续下去。
独自登上画楼,
春山暮色中,雁群飞离。

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和悲伤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如碧蓝的天空、春草、东风、红花等,以及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如送别的长亭、游子、游女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痛苦和无奈之情,以及对远方和未知未来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词以悲凉的氛围贯穿始终,通过景物的烘托和情感的凝聚,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辛酸,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这首诗词具有深邃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形象的对比,将离别和岁月的流转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展现出作者内心世界的痛苦和迷茫。读者在欣赏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思考,领略到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词以细腻的词语和独特的意境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到人生的辗转和离别的痛楚。

  • 《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 《黄致政挽诗二首》

    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两儿联玉筍,三命佩银鱼。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当流欹枕处,醒得困时眠。

  • 《城西别元九》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 《过楚道人舍》

    纷纷俗子俗到骨,对面有山那得看。不料楚髯能辨此,夜深月冷石阑干。

  • 《春秋赞》

    微显阐幽,三体五例。严乎成言,褒贬一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