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忆秦娥》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忆秦娥》是宋代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秦娥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中文译文:
回忆秦娥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诗意:
这首诗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离别之情。诗人首先描述了江水的广阔和长江上的归舟无踪,暗示着久别无期的离愁。他想要携带斗酒,但又害怕登上高楼,可能是因为高楼会让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离别之痛。

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他曾经身着貂裘出塞,拥有荣华富贵,但此刻只能听到马背上弹奏着箜篌的声音。箜篌的音乐中充满了万般哀怨,唤起了他对过去种种幸福和悲伤的回忆,诗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离愁之情。

赏析:
《忆秦娥》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离别的哀伤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长江和无归舟的情景,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诗中的"欲携斗酒,怕上高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但又担心回忆过去会带来更深的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情使诗歌更具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出塞的经历和听到的箜篌声音,唤起了对过去的记忆。箜篌的音乐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表达了万般哀怨和离愁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宝峰照和尚真赞》

    山拥云腴,水怀月昼。照彻体前,湛存身后。机头梭路微分,针鼻线芒初透。灵涵万象兮彼不遗余,坐断十方兮我无渗漏。

  • 《哭陈兴宗先生三首》

    森森松竹锁春风,半掩柴门一径通。独步水云情似鹤,对人谈论气如虹。诗书当日三冬富,光燄他时万丈雄。忽驭冷风径归去,长庚依旧耿秋空。

  • 《上元日驾回登楼二首》

    长街十二远相通,阊阖峨峨彩雾红。天白华灯交皓月,楼寒朱幕荡春风。车头笑语归时醉,城下传呼夜向中。自古长安多乐事,周南留滞意何穷。

  • 《乙巳正月过英州买得石山》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

  • 《隐趣》

    归老家山一幅巾,俗间那可与知闻。举杯每属江头月,赠客时缄谷口云。行采菖蒲缘藓磴,卧浮舴艋入鸥群。力营隐趣君无怪,作得闲人要十分。

  • 《游圆通寺》

    山空不隐响,一叶落还闻。龙去遗荒井,僧归礼白云。虫丝昏画壁,岚气湿炉薰。睡思浑无奈,茶瓯易策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