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愁都在斜阳外,凭阑桂香吹晚。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翦。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还思前度问酒,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齐天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允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愁都在斜阳外,
凭阑桂香吹晚。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
离绪并刀难翦。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还思前度问酒,
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
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表达了客人的愁思在斜阳之外,意味着他对离别和归乡的思念。他站在门前的栏杆旁,闻到了桂花的幽香,晚风吹来,带来一种宁静和温暖。
接着,诗中描述了乱叶和蝉鸣的悲鸣声,以及寒冷的汀边和鹭鸟停泊的景象。这些描写表达了离别和孤寂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事的无常和变化。
诗的下半部分,描写了牙屏半掩,逐渐积尘,象征着客人离开已久的住所。诗人将这个景象与冰纨(细薄如冰的红绸)和云簟(细细的云纹褥子)相比较,显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诗人穿着征衣,露珠洒在他的衣襟上,他的怀抱已经满是对秋天的思念,他将这份思念倾诉于诗卷之上。他回忆起以前与朋友共饮的时光,他们共同倚靠在凤楼上,畅谈归乡的喜悦,归乡的心情是无限的。
诗的结尾描绘了雁影在亭子和皋野之间飞翔,院子里传来蛩蝉的声音,明亮的河水在两座城门之间流转。这里的景色唤起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感叹篱边的菊花刚开始变黄,山涧中的莼菜可供采摘。他手拄着拐杖,感受着西风吹拂,四周山峦的烟雾和翠绿逐渐消散。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离别和归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描绘细节和运用意象,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色相结合,分析出了一幅充满离愁和乡愁的秋日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了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悲欢离合。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陈允平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与人情的敏锐触觉。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