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上巍楼,楚江一望天无际。
漫游萍寄。
莫挽东流水。
一片秋光,直到山阴里。
人还记。
戍边归未。
更忆鲈鱼美。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点绛唇(辛亥饯陈次贾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懒敞著红嘴唇,登上高楼,望见楚江一望无际的天空。
随意漫游,像漂浮的萍藓一样。不用挽留东去的流水。
一片秋色,延伸到山阴之间。人们还记得,边疆戍卒归来的情景。
更加怀念那美味的鲈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楼上悠闲地眺望楚江的景色,感叹江天辽阔无边。作者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先,诗词的开篇以"懒敞著红嘴唇"来形容作者的心情,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态度。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楚江,作者感叹江天广袤,一望无际,表现出豁达和开阔的心境。
接下来,诗词描述了作者随意漫游,如同飘浮的萍藓一样。这种自由自在的心境和态度,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这自由的状态下,不去挽留东去的流水,表示对逝去时光的豁达态度。
然后,诗词描绘了一片秋色延伸到山阴之间的景象。秋光美丽而宜人,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人们还记得,边疆戍卒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归人的思念和怀念,以及对戍边生活艰苦的理解和关注。
最后,作者更加怀念那美味的鲈鱼,这是一种赋予诗词情感和味觉联想的手法。鲈鱼的美味不仅带给作者的味觉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的闲适、豁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宁静、惬意和思索的空间。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无相之相,不存情量。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仙归洞府云烟静,春入名山笋蕨肥。缓饮壶觞聊自适,暂指朱墨便忘归。何时罢脱利名去,始悟人间万事非。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前溪夹洲後溪阔,风吹细浪龙鳞活。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翦连古枝。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