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甲辰中秋和傅山父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在幻化的广寒境中,罗袜纯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素娥的风姿明晰,她的玉骨像水一样灵动。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手里把握着明亮的月光,眼睛看着山河的一片景色,阅读过古今的人物。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面对自己的影子,放声长啸,一边品尝着瓮中的新酒。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广阔无边的湖泊上,倒映出如琉璃般的色彩,楚天晴朗。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庾楼上的袁舫,发生了什么事情,汨汨是指忙碌、繁忙的样子,主和宾指的是主人和客人。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只看到老蟾(指月亮)没有受伤,无论是圆月还是亏月,寒暑轮流更替。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今晚幸好没有下雨,何必担心脸庞被酒色沾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幻化的广寒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人通过描写素娥和月亮等元素,展示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交融。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词以中秋夜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叹和享受。
六年落草野狐精,跳出浑身是葛藤。打失眼睛无处见,诳人刚道悟明星。
筑城始议态,寓兵复言攻。二年大江南,兵弋在目中。忧时亦千虑,惟子与我同。诣阙请长缨,终军本儿童。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花中名品异,人重比甘棠。苞嫩相思密,红深琥珀光。好风传馥郁,丹卉愧芬芳。烂漫云成瑞,葳蕤女有嫱。生来先蜀国,开处始朝阳。赏即笙歌地,题称翰墨场。烟霞容易散,蜂蝶等閒忙。谁是多情侣,栏边重举觞。
卧锦潜郎种种丝,为邦独爱阮咸麾。中台给契鱼初剖,外闼升车雉尚随。风汴杂花飘夕棹,雨吴芳树隐春旗。为寻刘白高吟地,酒熟螯香左右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