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招八窗叔托疾再和)》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番蓼花雨和桂枝风的景象,以及诗人闲暇时杖藜准备同醉于小山中的情景。诗人表达了阮郎(指友人)清雅的品性,但他却苦于自己文采憔悴,思念千里之外的友人。秋色浩渺如许,怎能不向诗人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告诫周围的人不要问他门前发生的事情,将一切都交给酒杯中。纷纷的争斗和富贵的宫殿都不足为奇,他宁愿振衣而起,与友人凭栏一笑,掌心相碰,空谈一番。如果没有佳客的到来,他就推枕而卧在云松之间。

这首诗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以蓼花雨和桂枝风来形容自然景色,给人一种秋天的静谧感。诗人以杖藜和醉小山来表达他闲暇时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自己的瘦损与友人的清致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的不如意和对友人的羡慕之情。诗人以浩渺的秋色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并强调自己作为诗人,不能不写下这美丽的景色。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纷纷争斗和富贵权势的冷漠,更愿与友人共享闲暇时光,畅谈诗文。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自然景色和人事纷扰,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文学创作的渴望。这首诗词展示了李曾伯清新淡雅的诗风,同时融入了对友情和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人以诗意深长的赏析。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无相之相,不存情量。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 《游洞霄》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仙归洞府云烟静,春入名山笋蕨肥。缓饮壶觞聊自适,暂指朱墨便忘归。何时罢脱利名去,始悟人间万事非。

  • 《雁门关野望》

    高关闲独望,望久转愁人。紫塞唯多雪,胡山不尽春。河遥分断野,树乱起飞尘。时见东来骑,心知近别秦。

  • 《山前散策》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这同年兼简李》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 《会胜院沃洲亭》

    前溪夹洲後溪阔,风吹细浪龙鳞活。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翦连古枝。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