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和古乐府韵送游景仁将漕夔门)》

去日春山淡翠眉。
到家恰好整寒衣。
人归玉垒天应惜,舟过松江月半垂。
千万绪,两三卮。
送君不忍与君违。
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肠断时。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和古乐府韵送游景仁将漕夔门)》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日春山淡翠眉。
到家恰好整寒衣。
人归玉垒天应惜,
舟过松江月半垂。
千万绪,两三卮。
送君不忍与君违。
书来频寄西边讯,
是我江南肠断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潜欢送游景仁将军漕运到夔门的情景。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江南之美。他在初春的山野中,眺望着青山,感叹时光飞逝。当他回家时,正好整理出冬天的厚衣。他看到游景仁将军归来,心中感到珍惜,意味着他们的离别将至。当船只驶过松江时,半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中。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世事纷繁,而自己只能随波逐流,情感纠结。他表达了对游景仁将军的不舍之情,不忍与他分别。最后,他说自己经常给他寄信,询问西边的消息,这是他在江南忧伤离别时的心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他以春山淡翠、松江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很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春山淡翠眉"形象地描绘了春山的柔美,"舟过松江月半垂"则通过月亮的倒影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展现了他对江南故土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士人情怀和离散思绪。诗人吴潜在江南文化的熏陶下,表达了自己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友人离别的无奈。整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感受,又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普遍情感。

  • 《蕊歌》

    五云郁勃天九重,俯视人境尘濛濛。元和迁校品秩穹,以帝命镇北坎宫。玄袍金铠丁甲从,洞阴战胜魔绝纵。际江之涯钟氏童,宿运冥契晞玄风。蹑屩千里心忡忡,戃恍忽与师匠逢。桑梓归愒敢不共,精庐筑就铃冈乐。州西一会狮子峰,烟霞万壑锁郁葱。势与紫霄争长雄,楼观营筑拟翠蓬。

  • 《春日》

    怕见公卿嬾入城,野桥孤店跨驴行。天公遣足看山愿,白尽髭须却眼明。

  • 《斗牛山登高》

    佳节一消忧,携壶上斗牛。乾坤有今日,江汉自东流。乱后不多菊,看来无限秋。凭高未能已,更为夕阳留。

  • 《渔父》

    楚江茫茫新雨霁,残云蹙作鱼鳞细。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从之不可况共语,醉眼知渠轻一世。直钓去饵五十年,此意宁为得鱼计!

  • 《寄状元孙学士》

    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灰死寸心甘不动,雪侵双鬓未能休。封章事寝空腾谤,制诰词荒益自羞。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 《道旁槿篱》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抽心粔籹轻拖糁,近蔕燕支酽抹腮。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花中却是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