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
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
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万家赤子日高眠。
丝管夜喧阗。
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
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
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念奴娇(绵州表兄生日绍定壬辰五月)》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
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
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万家赤子日高眠。丝管夜喧阗。
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
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
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诗意:
这首诗以绵州表兄的生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风景、人物和愿望,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平安归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展示了他对平安归来的渴望。以下是对诗中各句的赏析:
1. "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 诗人通过东风的吹送,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丰富景色,展示了蜀地的壮丽风光。
2. "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 诗人描述了自己旅行的方向,涪水、东山和剑阁等地名使诗词更具地域感。
3. "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诗人所见的平凡百姓的生活。他们露天野宿,没有看到一家家冒着炊烟的景象,暗示着战乱或动荡的时期。
4. "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游历之广,他踏遍了草地和皇城,展示了他的见闻和阅历。
5. "万家赤子日高眠。丝管夜喧阗。" 这两句描绘了平凡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孩子白天睡得很晚,夜晚丝管的音乐声喧嚣不息,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安逸和享受的追求。
6. "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 诗人表达了自己东行的决心,梓遂、岷峨和汉益是地名,暗示着他离开家乡的决定。
7. "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表兄的祝福和向往。他希望表兄能在异地平安,早日归来,与自己一同享受家乡华颠的宁静生活。
8. "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平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早日平安归来,与亲友一起度过宁静幸福的晚年。
整首诗词以描绘景色、人物和表达思念和祝福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平安归来的期盼以及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地名和具体细节,增加了诗词的真实感和地域特色。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描绘旅途思乡之情的佳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