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烟霁,金湖波渺,珠帘高卷清霜。
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
芳菊袅秋香。
更榴房斗紫,柑实传黄。
观阁凌空,杯盘照坐独醒狂。
良辰乐事难忘。
正少年游冶,人在任庄。
铜钵探题,金钗当酒,一时绿鬓红妆。
故国黯凄凉。
漫情随水远,兴与云长。
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王之道创作的《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宝山的烟霞消散,金湖的波浪渺茫,珠帘高卷清霜。枫叶上的露珠痕迹,荻花中风的色彩,人们谈论着今天是重阳节。芬芳的菊花轻轻摇曳秋香。更有榴花的房屋与紫色的斗笠相争,柑子的果实传递着黄色的光芒。远望高阁耸入云空,杯盘照人坐在那里,一个人清醒地陶醉在狂放的意境中。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事情难以忘怀。正值少年游玩的时候,身在任庄。铜钵中尝试着作诗,金钗扎在酒杯边,这一刻,青丝已有绿鬓,妆容已染上红颜。故国的景象变得黯淡凄凉。思绪如水般漫延而去,兴致与云彩一般长远。如果能够继承尧、舜那样的君主之德,那将在千古中传颂不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重阳节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与人物活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以枫叶、荻花、菊花等自然元素,将秋季的景象展现得绚丽多彩。诗中所提到的重阳节,是传统的节日,也象征着人生的重要时刻。通过重阳节这一寓意,诗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如铜钵作诗、金钗饮酒,将个人的情感与时光相融合。这种个人与时光的交融,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投入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最后两句“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希望能够像古代伟大的君主一样,传承美好的品德和精神,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重阳节的氛围,以及将个人情感与时光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使人感受到时光流转的美好与不舍。
江山客思满,云水稻田空。日坞悬秋实,霜林坠晚红。
行穿六松阴,鸟语逢人寂。林僧洗山缽,正了寒堂食。揖我喜满颜,吟窗半轩辟。凤凰不无情,天外送佳色。春风动花雨,枝上或涓滴。羡师得安住,我亦有闲适。出门懒鞍马,把袂步幽石。石尽浮泥深,恰恰露双屐。临别心徘徊,野店更一息。
功被环宇,处蟲之灵。有神司之,以生以成。典礼有初,祀事讲明。孔盖翠旌,降集于庭。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守地难越境,吊生宁及哀。自伤转蓬远,莫致束刍来。惨日熙夏屋,悲风号夜台。遥知倚庐处,流泪渍苍苔。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