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明腮雪,冷风乱鬓云。
高楼帘幕夜生春。
半醉依人秋水、欲斜倾。
晓雨双溪涨,归舟一叶轻。
杳无青翼寄殷勤。
目断烟波渔火、又黄昏。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诗词的中文译文:
皓月明腮雪,冷风乱鬓云。
高楼帘幕夜生春。
半醉依人秋水,欲斜倾。
晓雨双溪涨,归舟一叶轻。
杳无青翼寄殷勤。
目断烟波渔火,又黄昏。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景象,修长如玉的皓月照亮了脸腮,冷风使乱蓬杂的发丝形成了云状。高楼上的帘幕仿佛让夜晚变成了春天。半醉的身影靠在人的怀中,仿佛倚在秋水之上,欲将身体倾斜。清晨的雨水使双溪水位上涨,归舟只是轻轻地漂浮。远处没有青色的船帆,也没有渔火,又是一个黄昏快结束的时刻。
赏析:
《南歌子(四之二)》通过对夜晚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情感。作者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营造出一种温柔、忧愁的氛围。皓月的光芒和冷风的拂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独居之态。高楼的帘幕将夜晚的寒冷转变成了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幽静而温暖的氛围。半醉的身影倚在人的怀中,透露出一种依赖和无所顾忌的情感。双溪水位上涨、归舟轻轻漂浮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惬意的画面。最后,诗人描绘了没有青色船帆和渔火的景象,引发人们对黄昏即将结束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情感的震撼和思索。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