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雨色流香绕坐中。
映阶疏竹一丛丛。
不奈晚来萧瑟意,子猷风。
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
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

作者介绍

毛滂(一○六○~?)字泽民,号东堂居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官郢州长寿尉。哲宗元祐中,爲杭州司法参军,移饶州。绍圣四年(一○九七),知武康县。徽宗崇宁初,召爲删定官(《苏轼诗集》卷三一施元之注)。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尚存世。事见《东堂集》有关诗文。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其中诗四卷。 毛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朝代:宋代
作者:毛滂

雨色流香绕坐中,
映阶疏竹一丛丛。
不奈晚来萧瑟意,
子猷风。

潋滟满倾金凿落,
淋漓从湿绣芙蓉。
吸尽百川天上去,
看长虹。

中文译文:
雨水的颜色在围绕着坐在这里的人流动,
映照在疏疏落落的竹子上。
可惜晚来的风带着凄凉的意味,
子猷风。

水面波光闪耀如金子从高处倾泻而下,
灵动的水滴洒在湿润的绣芙蓉上。
它吸取了天上所有百川的水,
看着长虹升腾而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间的饮酒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雨水的色彩和氛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氛。疏疏落落的竹子在雨水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丽。然而,晚来的风带来了凄凉的意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些许忧伤和萧瑟感。

接着,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酒的景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金色的液体如同宝贵的珠宝从高处倾泻而下,洒在湿润的绣芙蓉上,营造出一种美妙的视觉效果。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饮酒时的愉悦和陶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描述了水吸取了天上所有百川的景象,以及长虹升腾而去的壮丽景观。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惊叹和心旷神怡,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追求,给人以清新、宁静、愉悦的感觉。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 《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 《黄致政挽诗二首》

    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两儿联玉筍,三命佩银鱼。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当流欹枕处,醒得困时眠。

  • 《城西别元九》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 《过楚道人舍》

    纷纷俗子俗到骨,对面有山那得看。不料楚髯能辨此,夜深月冷石阑干。

  • 《春秋赞》

    微显阐幽,三体五例。严乎成言,褒贬一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