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风暖落花时。
绿阴莺乱啼。
倚阑无语惜芳菲。
絮飞蝴蝶飞。
缘底事,减腰围。
遣愁愁著眉。
波连春渚暮天垂。
燕归人未归。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苏庠在当时曾有诗名。有的评论家甚至比之为李白。《宋诗纪事》所辑选的10余首诗,内容多是怡情自然风物,格调轻快空灵,江西诗派习气不甚浓重。但他传世较多的是词,词的成就高于诗。其词多描写闲适生活。这与他隐居不仕的经历和志趣是直接相关的。他能避纤丽与浮艳,以明朗爽洁的笔调绘出“淋浪淡墨水云乡”(〔浣溪沙〕),给北宋末年以来的词坛吹入了清新的空气。他不乏写景的佳作,如〔虞美人〕:“山连积水水连空,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但也常流露出忘怀世事的消极思想,如“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诉衷情〕);“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点绛唇〕)。总的说来,苏庠词的内容比较狭窄,对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反映得很少。不过在“年时忆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菩萨蛮〕),“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木兰花〕)的清婉之词中,似乎也隐含着一丝家国沦亡的哀怨与怅惘。
苏庠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后湖集》10卷、《后湖词》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苏庠集》30卷,均佚。近人刘毓盘辑有《后湖词》1卷,易大厂编入《北宋三家词》。
《阮郎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苏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园风暖落花时,
绿阴莺乱啼。
倚阑无语惜芳菲,
絮飞蝴蝶飞。
缘底事,减腰围。
遣愁愁著眉。
波连春渚暮天垂,
燕归人未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阮郎归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阮郎归家的期盼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盛,以及人们对归家的渴望和忧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花开的季节和莺鸟的歌唱,表达了风和日丽的氛围。作者借景抒情,以西园风暖和落花的时节作为开篇,通过描绘绿树成荫下莺鸟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在第三句中,诗人倚在栏杆上,无言地怀念着花朵的美丽和短暂。接着,诗人提到絮飞和蝴蝶飞舞,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感。
第五、六句中,诗人以缘底事和减腰围的形象描绘了阮郎的归来,表达了诗人对他归家的渴望和期待。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江水和傍晚的天空,以及燕子归巢的景象,与阮郎归家的情感相呼应。
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阮郎归家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示了苏庠独特的艺术才华。
一锡南飞度碧空,宝坊遥在白云中。定知门外青松树,别后新枝已向东。
形名未立,腾兆未分。全无巴鼻,彻底浑仑。
灯火隔篱落,呼儿掩柴门。邻叟挽我衣,笑指老瓦盆。酒尽意未已,语杂情更真。嗟嗟行路难,劝我归与邻。团圞一家乐,亦足娱其亲。低头愧叟言,未语面辄頳。父昔教我书,意在为荣亲。十岁始知学,二十能为文。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年今几半百,亲老安可云。岁时一杯酒,父子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穰穰衲子脚,刺刺骚翁牙。挟隽控寒飚,搜光蹑晨霞。危颠矫窣堵,平畴略污邪。岩泉跑虎涌,径松髯龙拿。锺梵破深寂,金碧开纷葩。修廓步屐峻,杰阁望眼赊。山势佩玦矗,湖光镜奁谺。清苕杏霭入,古弁空蒙遮。列翠不可唾,群籁无敢哗。坐我旃檀林,酌之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南宫为羽]几事方丘,情文孔时。名出大泽,侑祭无遗。牲陈黝犊,乐备咸池。柔祗皆出,介我繁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