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灞陵战叟
剑刓秋水鬓梳霜,
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
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
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
春风花雾共茫茫。
中文译文:
剑划秋水,鬓梳霜,
回首望着胡天,怨恨长久。
官方竟然不授予右校尉的职位,
曾经在战斗中同我一起挟持贤王。
寻找班超传记,空悬泪珠,
读着李陵的书更是让我心肠断裂。
今天在灞陵陵墓旁见到了这一切,
春风中迷蒙着花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灞陵的景色和战斗中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无奈和对官方不赏识的失望。
诗的开头描述了剑在秋水上划过的场景,借以象征战斗的残酷和无情。接着,回首胡天,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长久恨意。胡天有时候在古代诗歌中指的是北方的敌人,可能暗指着与北方的战斗。
诗的第三、第四句描述了作者在战斗中的角色,作者不仅是一个士兵,还担任着挟持贤王的任务。然而,尽管作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却并没有得到给予他相应职位的赏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寻找班超传记和读李陵的书,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执念和对曾经的英雄的敬仰之情。然而,这些过往的故事只让作者感到更加痛苦和失望。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在灞陵陵墓旁的所见所感,用春风花雾共茫茫来形容,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一切的淡漠。
整首诗情绪沉郁,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无力和对官方的失望,描绘了战斗的残酷和历史的荒凉。同时,通过描述灞陵的景色和寻找过往英雄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表达了对过往荣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整个诗意悲凉,给人以忧伤的感觉。
一片白云飞入山,须臾又出在人閒。我归十年不复出,说道云閒我更閒。
只把文章谒帝居,便从平地蹑空虚。分明有个上天路,何事儿孙不读书。
何其秀且明,而况清以美。不醉将如何,无吟讵自己。凡与共此者,但须行乐耳。无意固必我,可久速仕止。离合忍复道,光阴能有几。相对默不言,新篘多且旨。玄中难致诘,圣处可胜纪。何为是栖栖,未免聊复尔。
后苑归来月上初,天歌吹引下鸾与。春风料峭馀寒重,犹索金函览奏书。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当有郡人知古意,栏街齐唱接篱篇。
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