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经栖白旧院二首》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旧藁谁收得,空堂影似吟。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作者介绍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作品评述

《经栖白旧院二首》是唐代贯休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往事的忧伤。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竺卿是指竺可桢,他是唐代开元年间的丞相,也是作者的朋友。诗中以竺卿的去世来引发对过去时光和国家的悲伤。作者看到的一切都充满了凄凉之感。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在这个凄凉的场景里,没有中秋的明月,只余下一炷香。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没有月亮的出现使得气氛更加萧条。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残花凋零在秋雨中飘落,枯叶覆盖着啼螀。这里形容了荒凉和哀伤的景象,为整首诗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不知是谁给新的坟墓上了香烛,坟墓位于渭水旁边,周围一片荒凉。

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
国家失去了一位重要官员,指的是竺卿。这里又提到了另一位官员李德林。这是在指示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故人指的就是竺卿,卿指的是竺可桢的官职。诗中表达了故人对竺卿的思念和悲痛之情,也表达了皇帝对竺卿的深深赏识。

旧藁谁收得,空堂影似吟。
谁会收拾著名学者留下的旧书籍,空荡荡的书房里,似乎还能听到他的吟唱声。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裴回是指裴晋公回,他是贯休的朋友。裴晋公回无法再去和竺卿共度时光,寒日下山陵,形容了寒冷和悲伤的氛围。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国家失去的重要官员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描写荒凉的手法,以此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哀伤。通过描绘细节和景象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读者对逝去时光和人物的思考和回忆。

  • 《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 《黄致政挽诗二首》

    后学资模楷,先生久里居。两儿联玉筍,三命佩银鱼。米廪无重席,蓬山孰校书。如何遗此老,宰木遽萧疏。

  •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当流欹枕处,醒得困时眠。

  • 《城西别元九》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 《过楚道人舍》

    纷纷俗子俗到骨,对面有山那得看。不料楚髯能辨此,夜深月冷石阑干。

  • 《春秋赞》

    微显阐幽,三体五例。严乎成言,褒贬一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