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
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始举进士。谒钱塘太守姚合,合视其貌陋,甚卑之。坐定览卷,乃骇目变容。馆之数日,登山临水,无不与焉。咸通中,一举不得志,遂遯会稽,渔于鑑湖,太守王龟以其亢直,宜在谏署,欲荐之,不果。干自咸通得名,迄文德,江之南无有及者。殁后十余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干其一也。后进私謚曰玄英先生,门人杨弇与释子居远收得诗三百七十余篇,集十卷。今编诗六卷。
诗词《送于丹》是唐代方干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高超越的境界就是至宝,没有比自己心灵的认知更重要的了。
时世之情犹如顺畅无碍,天道亦即无私无欲。
进入洛阳,霜霰严寒,离别家园,兰花菊花已凋零。
焚烧了回头的船只,黄昏时分又去何方?
诗意:
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友人于丹的祝福和告别之情。诗人将至业(指心灵修养达到至高境界)比喻为至宝,强调了心灵认知的重要性。他表示时世之情犹如畅通无阻,天道亦是无私的。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洛阳的霜霰以及家园中兰菊的凋零,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无奈。最后两句“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表达了诗人的决绝离别,但同时也暗示了前方未知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方干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作者通过对至高境界和心灵认知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祝福和告别之意。他借用洛阳的寒冷和家园的凋零,深情地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蕴含了离开了原来的环境,重新开始的无奈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表达了诗人的决绝和勇敢,也对人生的转变和未来的追求进行了思考。整首诗词言简意赅,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