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刖足岂更长,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蠡上,归梦向汾水。
低摧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然,达者心思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生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匹马未来期,嘶声尚在耳。

作者介绍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刖足岂更长,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蠡上,归梦向汾水。
低摧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然,达者心思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生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匹马未来期,嘶声尚在耳。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刘驾创作,描述了他下第(考试不及格)后居住在长安的心情,并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未知未来的期许。

诗的开头,作者说“刖足岂更长”,表达了他对自身状况的无奈和不满。他常常思念离故乡千里之遥的彭蠡山,梦想着能归去那里的汾水之滨。作者认为自己的境况因为被困居在长安而愈发低贱,甚至衰弱到连神气也消逝殆尽的地步。他心中的仆人也感到羞耻。

然后,作者表达了不仅是他自身,对于未能达成目标的人而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实。达到目标的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未达目标的人也会对此心怀忧虑。

接下来,他提到自己已经年岁渐长,但是与此同时,他的离去时间也更加不确定了。他对功名的渴望没有实现,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鬼魂一样的存在。

最后,诗人看到芳草谢了,凉风吹起,这让他不禁感慨万分。他希望早日有匹马来接他,因为马嘶的声音还在他耳边回响着。这里的匹马也可以理解为希望他的人或者机会的象征。

整首诗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于自身境遇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和希望。通过细腻的形容和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 《合宫歌》

    圣明朝,旷典乘秋举。大飨本仁祖。九室八牖四户。敕躬齐戒格堪舆。盛牲实俎。并侑总稽古。玉露乍肃天宇。冰轮下照金铺。燎烟嘘呼。郁尊香,云门舞。仿佛翔坐,灵心咸嘉娱。众星俞美,光属照熉珠。清晓御丹凤,湛恩遍浃率溥。欢声雷动岳镇呼。徐命法驾,万骑花盈路。献胙慈极,

  • 《秋夜望单飞鴈诗》

    失羣寒鴈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 《玉山》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

  • 《偈颂十五首》

    保福借水献花,这僧白日迷路。南山门下,总是粗心底。只是不敢说著,小慈妨大慈。

  • 《书周开祖子抱一发愿文后》

    欲爱生诸秽,俱盛一草囊。应从持犯入,当发紫金光。

  • 《濠州七绝 涂山(下有鲧庙,山前有禹会村。》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