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
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
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
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
栖鹤露微影,枯松多怪形。
南厢俨容卫,音响如可聆。
启圣发空洞,朝真趋广庭。
闲开蕊珠殿,暗阅金字经。
屏气动方息,凝神心自灵。
悠悠车马上,浩思安得宁。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已经过了很久,连绵的宁静持续着,
斜挂的月亮散发出晶莹的光芒。
空旷的天空如同碧玉一般清澈,
星星点点地点缀其中。
楼阁自暗处映照出来,
云窗深邃幽暗。
细微的尘埃悄无声息,
玉砌散发出清寒的光芒。
栖息的鹤展露微弱的身影,
干枯的松树形态奇异多变。
南厢里庄严肃穆,
声音宛如可以倾听。
启迪圣人的空洞心灵,
朝向真理奔赴广阔的庭院。
闲暇中展开珍宝殿,
暗中阅读金字圣经。
屏住呼吸,动作停止,
心灵凝神,自然而灵动。
车马声悠远远地传来,
浩思之中,怎能得到宁静。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思绪。诗人以清幽的笔墨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夜晚的月亮斜挂在空中,散发出晶莹的光芒,天空明净如玉,星星点缀其中。楼阁的影子在月光下映照出来,云窗幽深。整个夜晚寂静无声,只有微弱的寒光在玉石台阶上闪烁。栖息的鹤和干枯的松树给夜晚增添了一丝奇异的氛围。

诗中还描绘了南厢的庄严和肃穆,那里的声音宛如可以倾听。诗人将自己的思绪比作启迪圣人的心灵,向着真理的方向追求。他闲暇时展开珍宝殿,暗中阅读金字经书。在这样的静谧中,诗人屏住呼吸,凝神专注,心灵自然而然地变得灵动。

最后,诗人感叹道,车马的声音传来,打破了他的思绪和宁静,他渴望在浩思之中得到宁静。

这首诗词以清丽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和对内心的思索。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喧嚣的反思。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 《闻晓禽》

    一枕山城晓梦惊,了规啼破月斜明。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 《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醉里题诗偏韵恶,秋来劝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敌,绿绮缘何得报金。

  • 《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箬笠》

    朝携下枫浦,晚戴出烟艇。冒雪或平檐,听泉时仄顶。飙移霭然色,波乱危如影。不识九衢尘,终年居下泂.

  • 《冬晴酿霜雪不成》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出乘气末群阴乱,归抱精风万物安。深省莫如坚坐是,还家毋更是蒲团。

  • 《中右城得魏道冲信》

    关山秋尽雁随阳,雁去人闲不下堂。绝塞貒弓空抱月,孤城画角自吹霜。青天欲问云霄远,白发还惊岁月长。漫说安危浑注意,可从国手试温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