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寄中书李郑二公》

草草事行役,迟迟违故关。
碧帏遥隐雾,红旆渐依山。
感激酬恩泪,星霜去国颜。
捧刀金锡字,归马玉连环。
威凤翔双阙,征夫纵百蛮。
应怜宣室召,温树不同攀。

作者介绍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復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徴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寄中书李郑二公》
朝代:唐代
作者:武元衡

草草事行役,迟迟违故关。
碧帏遥隐雾,红旆渐依山。
感激酬恩泪,星霜去国颜。
捧刀金锡字,归马玉连环。
威凤翔双阙,征夫纵百蛮。
应怜宣室召,温树不同攀。

中文译文:
匆匆忙碌的征途,长时间拖延在边关。
碧帏远隐在雾中,红旗渐渐依山而升。
感激之情化作酬恩的泪水,岁月推动我离开故国的容颜。
手捧宝刀,上刻金字,鞍上系着玉制的马镫。
威风凛凛地翱翔在两座皇宫之间,征夫勇猛地征服百族蛮夷。
应当怜惜宣室的召唤,但温暖的树木无法攀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一首诗词,题目是《途次近蜀驿蒙恩赐宝刀及飞龙厩马…寄中书李郑二公》。诗人以自己远行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匆忙行军的场景,他在途中遇到了拖延和困难,迟迟无法通过故乡的边关。碧帏隐在远处的雾中,红旗随着山势逐渐升高,象征着战争的紧迫和壮丽。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感激之情。他感激地流下酬恩的泪水,岁月在他的面容上留下痕迹,他手捧宝刀,上刻金字,马镫上系着玉制的装饰,展示了他身负重任的形象。他勇猛地征服百族蛮夷,威风凛凛地翱翔在两座皇宫之间,显示出他的威严和荣耀。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和无奈。他认为自己应该怜惜宣室的召唤,但他已经身处异乡,无法像温暖的树木那样攀附回去。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忠诚、感激和无奈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意象的手法,以及对宣室和温树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深情厚意。

  • 《送僧归吴》

    一锡南飞度碧空,宝坊遥在白云中。定知门外青松树,别后新枝已向东。

  • 《偈颂七十二首》

    形名未立,腾兆未分。全无巴鼻,彻底浑仑。

  • 《邻叟招饮》

    灯火隔篱落,呼儿掩柴门。邻叟挽我衣,笑指老瓦盆。酒尽意未已,语杂情更真。嗟嗟行路难,劝我归与邻。团圞一家乐,亦足娱其亲。低头愧叟言,未语面辄頳。父昔教我书,意在为荣亲。十岁始知学,二十能为文。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年今几半百,亲老安可云。岁时一杯酒,父子

  • 《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穰穰衲子脚,刺刺骚翁牙。挟隽控寒飚,搜光蹑晨霞。危颠矫窣堵,平畴略污邪。岩泉跑虎涌,径松髯龙拿。锺梵破深寂,金碧开纷葩。修廓步屐峻,杰阁望眼赊。山势佩玦矗,湖光镜奁谺。清苕杏霭入,古弁空蒙遮。列翠不可唾,群籁无敢哗。坐我旃檀林,酌之

  •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浐水山居》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 《绍兴祀皇地祗十五首》

    [南宫为羽]几事方丘,情文孔时。名出大泽,侑祭无遗。牲陈黝犊,乐备咸池。柔祗皆出,介我繁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