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古剑行》

千年土中两刃铁,土蚀不入金星灭。
沉沉青脊鳞甲满,蛟龙无足蛇尾断,忽欲飞动中有灵。
豪士得之敌国宝,仇家举意半夜鸣。
小儿女子不可近,龙蛇变化此中隐。
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古剑行》
千年埋于土中的两刃铁,
土蚀不能侵蚀金属光辉。
厚重的青脊鳞甲上满是岁月痕迹,
蛟龙虽无足,蛇尾却也断裂,
在这沉沉中,它忽然欲飞动,透露了一股灵动之感。
英勇的士人在敌国得到了它,将之当做国宝珍藏。
而仇敌察觉到了这消息,在半夜鸣响了战鼓。
小儿和女子不可靠近这件宝物,
它内蕴着龙蛇般的变幻。
夏季的云朵疾驰雷声滚滚,
担心它会凝结成闪电,冲上天空。

诗意:这首诗描述了一把古剑的形象与象征意义。这把剑锋利坚固,历经千年埋于土中,却并未受到腐蚀,仍然闪耀着金属的光辉。剑身上布满了青脊鳞甲,给人一种厚重和沧桑的感觉。尽管如此,这把古剑忽然之间仿佛要飞动起来,透露出一种灵动之气。这把剑被一位英勇的士人得到,并被作为宝物珍藏起来,令敌人起了侵略之念,半夜鸣鼓以示敌意。然而,这把剑并不适合小孩和女子接近,因为它蕴含着变幻多样的力量。最后,诗人描述了夏季的景象,云朵飞速穿梭,雷声隆隆,暗示着这把剑可能会凝结成闪电,冲上天空。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古剑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剑被描述为坚固不凡,历经千年也未被腐蚀的金属宝物,与此同时,它又呈现出一种灵动之感,给人以想象和遐想的空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古剑与士人、敌人以及自然界的夏季景象相联系,表达了剑作为权力、荣耀和力量的象征,在历史和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整首诗色彩鲜明,意象生动,展现出唐代诗人独特的笔墨功夫。

  • 《吴姬曲五首》

    吴姬来,吴船荡漾湖花开。隔堤迎笑欲飞举,不用少年多浆催。问君青春得几许,看取架上红玫瑰。

  • 《对月怀秉文》

    有此佳风月,溪上更复奇。山阴应接际,赤壁诵歌时。恨子不同载,写怀聊作诗。平生三五夕,咫尺又乖期。

  • 《不饮》

    蒲团藜杖屋三间,世故真成触与蛮。但有云山供送目,沈无尊酒亦开颜。吴宫雪伫鹤翎散,历社风荷象鼻弯。老子何曾持入梦,百年鼎鼎鬓毛班。

  • 《经贺监旧居》

    不恋明皇宠,归来镜水隅。道装汀鹤识,春醉钓人扶。逐朵云如吐,成行雁侣驱。兰亭名景在,踪迹未为孤。

  • 《题秦系山人丽句亭》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看青山不爱名。满院竹声堪愈疾,乱床花片足忘情。

  • 《御筵送邓王》

    禁里秋乐队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满座清风天子送,随车甘雨郡人迎。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