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
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
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
但以亲交恋,音容邈难希。
况昔别离久,俱忻藩守归。
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
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
同会在京国,相望涕沾衣。
明时重英才,当复列彤闱。
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答令狐侍郎(令狐峘)》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诗意表达了凶吉往来、命运无常的道理,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以对立的词语,如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表达了命运之轮的转动不停,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是永恒的,仅仅是一种过程,暗示人们应该不畏艰难和挫折。
诗人通过反问句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强调了命运的无常和人们对此的无可奈何。换句话说,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理解命运的微妙和不可捉摸。
诗人提到自己经历了三次黜官之痛,但并没有因此而怨恨或心生愠怒,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和面对。这种从容和豁达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对命运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苦乐的洞察力。
诗中还表达了对亲友之间的离别和相思的情感。诗人和令狐峘是好友,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亲密的交往变得艰难,只能在短暂的相聚中感叹离别之情。这种离愁别绪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和无奈,情感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与令狐峘的相会和相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在明朗时代里,令狐峘能再次展现他的才华,重回政坛高位。诗中以白玉为比喻,比喻令狐峘虽然现在可能被尘垢所掩盖,但只需轻轻一拂,令他的光辉将重新闪耀。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命运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对离别与重逢的情感,使人感受到无常的命运和人生的辛酸和温情。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德云闲古锥,几下妙峰顶。唤他癡圣人,担雪共填井。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鹤迎。愁云迷帝幄,泪雨洒都城。黼翣增摧割,龙輴忽启行。千官陪素仗,九殒欲无声。
星郎德望欲摩天,坎止流行任自然。直道不回真铁石,高怀未老已林泉。宗门夙了风幡动,杰阁聊修香火缘。顾我驱驰成底事,羡公真是地行仙。
冰姿冠绝人间世,傲雪凌霜。蕊点檀黄。更看红唇间素妆。清芬不是先桃李,桃李无香。迥出林塘。万木丛中独秉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