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东孤茅茨屋,回望西墙竹树坡。
愁杀曛黄归路远,兵残人少髑髅多。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梦归》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独自行走在东方的孤茅茨屋旁,回望西方墙边的竹树坡景象。诗人在归途中感到愁苦,因为回去的路途遥远,而且因战乱导致人口凋零,骸骨横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通过描绘孤茅茨屋和竹树坡,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命运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的愁苦情绪随着归途的遥远和战乱的残酷而加深,形成了对时代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意境的凝练和寓意的丰富。孤茅茨屋和竹树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突显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渺小与脆弱。诗人通过将愁苦情绪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将诗的主题更加深化,传达了对时代动荡和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的关切。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时期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沉重氛围。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对现实的社会环境产生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融合的手法,使得诗歌超越了个人的体验,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价值。
总之,《梦归》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语,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引人深思,让人对历史和人生产生共鸣。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
皇上初更化,追锋语语温。同看三老起,今叹一身存。别久劳魂梦,人亡溅泪痕。从兹归故隐,旧事与谁论。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洞山平地露尸骸,庵主将身一处埋。狼藉髑髅相枕藉,悲风愁雾不胜怀。
裁征衣。寄征衣。万里征人音信稀。朝相思。暮相思。滴尽真珠,如今无泪垂。闺中幼妇红颜少。应是玉关人更老。几时归。几时归。开尽牡丹,看看到荼コ。
陶令居官八十日,始为督邮方赋归。君家门户要兴起,未用飘然咏式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