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赞三宝》

直指人心亲见佛,何劳打瓦作龟爻。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赞三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直指人心亲见佛,
何劳打瓦作龟爻。
一片白云横谷口,
几多归鸟尽迷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法的赞美和感悟。诗中提到了"三宝",指的是佛、法、僧三宝,即佛陀、佛法和僧伽。诗人通过直接指向人的内心,表达了人们亲自体悟佛法的重要性。他认为,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需要进行华丽的仪式,就能够亲身领悟佛法的真义。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法思想。诗人通过"直指人心亲见佛"的表述,强调了佛法教义的内在性和直接性。他认为人们不需要依赖外在的象征或仪式,只需直接关注自己的内心,就能够亲自体悟佛法的真谛。这种理念充满了智慧和启发,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觉察和内省,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诗人用"打瓦作龟爻"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简约和直接性。这里的"瓦"和"龟爻"可以理解为繁琐复杂的仪式和符号。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佛法不依赖于外在形式,而是直接指向内心的本质。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一片白云横在谷口上,归鸟却迷失了巢穴。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追求佛法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纷扰和迷茫之中。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通过直接觉知和内心的净化,找到内心的归宿和安宁。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邃的佛法思想,鼓励人们通过直接关注内心,寻求内心的解脱与平静。它充满了智慧和启发,对于修行佛法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留侯庙下作》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可教後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 《畴依》

    恭惟道统,一绝千载。何绝之久,何续之易。师友之盛,东南洋洋。曰尹曰谢,曰游曰杨。

  • 《满江红(吴江秋夜)》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 《惟寅徵君踏雨过林馆为留终日因诵近赋绝句三》

    晚风吹雨过林庐,柿叶飘红手自书。无限萧条江海意,一尊相对忆鲈鱼。

  • 《句》

    西梁万里何时到,争似怀沙入九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