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因乾坤非外物,周闻法界祗圆音。
含灵入我身毛孔,非相非名何处寻。
宝陀触目无人见,妙体端严不坏金。
如钟含响随缘应,见我方知识自心。
释迦佛,普庵光,不二如来体不藏。
香花供养谁知有,只在众生心印堂。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信士画真请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普因乾坤非外物,
周闻法界祗圆音。
含灵入我身毛孔,
非相非名何处寻。
宝陀触目无人见,
妙体端严不坏金。
如钟含响随缘应,
见我方知识自心。
释迦佛,普庵光,
不二如来体不藏。
香花供养谁知有,
只在众生心印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佛法和自性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了世间的现象与事物并非永恒真实的存在,而法界的真实则是圆融的音韵。作者认为佛性深藏于众生的身体之中,不是通过外在的形相或名号可以寻找到的。宝陀指的是佛陀的身体,它虽然无人可以亲眼见到,但其妙体却坚固不朽,不受金属的破坏。就像钟声随缘而响,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悟到内心的智慧。释迦佛和佛陀的教法都是普遍而光明的,不二如来的本质无处可藏。香花虽然是供养佛陀的物品,但只有众生内心的印堂(即心灵深处)才能真正理解和感知它的存在。
赏析:
《信士画真请赞》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精髓和内心体悟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宝陀、钟声和香花的描绘,传达了超越形相、寻求内心真实的思想。作者强调了佛性的内在性质,它不是外在形象或名号所能准确描述的,只有通过个人的体验和领悟,才能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内在的智慧。它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禅宗观念,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的重要性,对于修行者来说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揉香嗅蕊朝还暮。无端却被西风误。底死欲留伊。金尘蔌蔌飞。茂陵头已白。新聘谁相得。耐久莫相思。年年秋与期。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坐莺当酒重,送客出墙繁。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人随社节去匆匆。此恨几时穷。阳台寂寞,巫山凄惨,云雨成空。芭蕉密处窗儿下,冷落旧香中。黄昏静也,蛩声满院,明月清风。
建阳则有王,桐城则有孟。王酝清而淳,孟盎和而劲。一酌适我情,再酌养我性。充腹皆阳和,阴慝不得并。或隔千里遥,或馀百里径。水陆有远近,非好遂无胫。苟不遇益友,吾瓶讵能罄。
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