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云不是门,藏锋不露理难论。
雪峰未尽玄沙意,惹得村人村又村。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处没有云不是门,
隐藏锋芒不显真理难辩。
雪覆山峰尚未消尽,
却引得乡村百姓愈发平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隐喻的意境,描绘了一种深邃而含蓄的境界。诗人通过云、锋芒、雪和乡村等意象,表达了对真理的深沉思考以及平凡生活的内在价值。
赏析:
诗词以何处没有云不是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纯净无尘的境地,暗喻真理的高深难测。隐藏锋芒不显真理难辩,表达了真理往往不为众人所知,需要深入思考和辩证的过程。雪覆山峰尚未消尽,意味着真理的奥秘无穷无尽,而乡村的人们却过着平凡的生活,无法触及其中的玄妙。这种对真理和平凡生活的对比,使诗词产生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意味。
《颂古九十八首》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思辨和哲理意识。通过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诗人以云、锋芒和雪等意象,将真理的深邃和平凡生活的庸俗对比呈现。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深远的思考空间,引发读者对真理和存在的思索。
虽近曲江居古寺,旧山终忆九华峰。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
多情才子惜春华,乐府新声对客夸。朱雀桥边旧游路,东风开遍小桃花。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桐身青琅玕,桐叶蒲葵扇。落落出轩墀,亭亭奉闲燕。夜声疏雨滴,午影微风转。秋飚一凌乱,淅沥惊葱倩。朝日失繁阴,青苔覆遗片。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昨者忧不足,今者厌有余。垂垂匝晓夕,滟滟平浍渠。苗事方用壮,过潦非所虞。但虑盈与亏,理或相乘除。它日傥望霓,神贶俱堕虚。造物原有终,屯膏时其输。自此大有年,大书不一书。饱饭乐田社,一官徒区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