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笔战共词场,老大联祛振鹭行。
荐牍北来当玉座,轺车西去拥银章。
潼关晓色云藏市,渭贡春寒菜有霜。
公退登临多绝唱,解因风月记江乡。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送欧阳仲勉通判渭州》是宋代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欧阳仲勉通判渭州的送别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欧阳仲勉的才华和功绩。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笔战共词场,老大联祛振鹭行。
荐牍北来当玉座,轺车西去拥银章。
潼关晓色云藏市,渭贡春寒菜有霜。
公退登临多绝唱,解因风月记江乡。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孔武仲送别欧阳仲勉通判渭州的场景和情感。诗词的开篇提到了当年诗人与欧阳仲勉在文坛上的共同奋斗,称赞了欧阳仲勉的才华和文辞。"笔战共词场"意味着他们在文坛上相互竞争,共同进步。"老大联祛振鹭行"表示欧阳仲勉以其杰出的才华和才识,为官场带来了清明和振奋。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欧阳仲勉受到重用和表彰的情景。"荐牍北来当玉座"意味着他的荐书已被皇帝重视,获得了官位的赏识和提拔。"轺车西去拥银章"则表明他离开渭州,前往西方地区担任官职,并获得了官方的嘉奖和荣誉。
随后的两句描绘了离别的伤感和孤寂。"潼关晓色云藏市"暗示着离别时的黎明,市井繁忙的景象被朝霞和云雾所遮掩,象征着离别的苍凉和寂寞。"渭贡春寒菜有霜"描述了春天的渭水河畔,菜地上已经有了霜冻,寓意着寒意和离别的凄凉。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欧阳仲勉才华的赞美和对他的离去的思念。"公退登临多绝唱"指诗人孔武仲在送别之际对欧阳仲勉的才华和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解因风月记江乡"则表示欧阳仲勉的才情和经历将会成为他离去后留在江乡的回忆和传颂。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欧阳仲勉的敬佩、离别的伤感和对他未来的祝福,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才华和成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一溪夹道枕流水,上有两桥横绝流。乌鹊互飞银汉夜,彩虹交映玉潭秋。东西雨过苔痕润,左右晴分浪影收。谁是当年题柱者,不应并驾到瀛洲。
平湖日炙沸如煮,庭树色干鸟渴死。何人万里驱征车,红尘涨天方入市。
庭树应如我,相逢益老苍。别来秋苦雨,但觉瓦松长。
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独坐焚香诵经处,深山古寺雪纷纷。
本自江海人,且无寥廓志。大明耀天宇,霭霭风雨被。迢递别荆吴,飘飖涉沂泗。广川俟舟楫,峻坂伤骐骥。蹭蹬失归道,崎岖从下位。西出太华阴,北走少梁地。葱茏墟落色,泱漭关河气。耻从侠烈游,甘为刀笔吏。宝剑茱萸匣,岂忘知音贵。大道且泛然,沉浮未云异。
漏屋鸡鸣起湿烟,蹇驴难借强朝天。却思春水江南岸,闲听篷声卧钓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