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家》

水浸秋空夜色晴,柳根三五钓船轻。
不知长笛在何处,忽趁月明吹一声。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渔家》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艾性夫。这首诗词以描绘渔家夜晚捕鱼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水面浸润秋天的夜空,月色明亮,柳树的根部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几艘轻盈的渔船在水面上摇摆。不知道长笛在哪里,突然趁着明亮的月光吹响了一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水景,展现了渔家人在宁静的秋夜中的生活场景。水面浸染秋天的颜色,月光明亮而柔和,使整个夜空呈现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柳树的倒影在水中,增添了一份温馨和凄美。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渔家人的生活中,感受他们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

诗词中的长笛是一种乐器,它的出现在整首诗词中只有一瞬间,但却给整个诗词带来了一丝神秘和情感的波动。长笛的声音突然响起,既让人感到意外,又在静谧的夜晚中掀起了涟漪。长笛的吹奏声仿佛是渔家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了渔家人安静而平和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长笛的意外出现也为整个诗词增添了一份情感的波动,使其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这首诗词以其简约而深沉的表达方式,打动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 《舟中闻蛩》

    秋月满行舟,秋虫响孤岸。岂独居者愁,当令客心乱。展转重兴嗟,所嗟时节换。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霜落草根枯,清音从此断。谁复过江南,哀鸿为我伴。

  • 《雪霁冒寒》

    苦寒犹强忍,空阔倚楼前。春欲回江国,人皆喜雪天。病须攻此老,穷已极今年。乘兴吾何往,西归问钓船。

  • 《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

    巴蜀归才子,江湖枉使车。久吟工部句,新寄子公书。面对花应笑,眉开柳为舒。苦无杯酒暇,人事正纷如。

  • 《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

    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 《哭伯姊二首》

    幼以木兰为长兄,岂堪垂老隔幽明。空疏谁更讥匡鼎,友爱何曾詈屈平。服已降期从变礼,圣犹尚左况诸生。追严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风与涧声。

  • 《马嵬感事》

    冷气生深殿,狼星渡远关。九城鼙鼓内,千骑道途间。凤髻随秋草,鸾舆入暮山。恨多留不得,悲泪满龙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