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吾甚爱,园种未能多。
旋去东南竹,新添二十窠。
离家俄半月,放雷想盈柯。
前日丁宁句,花神记得麽。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问讯家林蜡梅》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问候家中的蜡梅花,我深深地喜爱它,可惜园子里没有多种植。我曾经去东南边的竹林,又添了二十株蜡梅。离开家已有半个月,一直心怀着蜡梅的繁茂。前几天丁宁写来了诗句,蜡梅之神是否还记得呢?
诗意:
这首诗以蜡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深深喜爱和思念之情。诗中,诗人对自家的蜡梅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园中蜡梅的数量不多,但在东南竹林中又添了二十株。诗人离开家已有半个月,但他一直怀念着家中的蜡梅盛景。诗末提到了丁宁写来的诗句,诗人留下了疑问,希望蜡梅之神是否还记得他。
赏析:
《问讯家林蜡梅》是一首感情真挚的诗词,通过对蜡梅的描写和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蜡梅被诗人视为家中的宝贝,虽然数量不多,但诗人仍然深深地喜爱它。蜡梅被视为寒冬中的瑰宝,象征着坚韧和顽强生命力。诗人在离家期间,一直心怀着蜡梅的茂盛景象,这表达了他对家园的眷恋和思念之情。诗末的疑问,使诗词更富有情感,诗人希望蜡梅之神能够记得自己,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蜡梅的崇敬和敬意。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蜡梅的情感,通过描写和感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情感。
昨长庚入梦,昴宿呈祥,岳神钟秀。降产英贤,信道由天祐。蓂荚飞三,九秋将暮,遇称觞时候。香爇沉檀,曲调金缕,满斟春酒。试纪绛年,六身二首,甲子方延,才经八九。款醉蓬莱,寿与天长久。桂子青春,兰孙方茂,谅箕裘方绍。折桂来秋,成名指日,家毡复旧。
转枕挑灯候晓鸡,相君应叹太常妻。长年多病偏相忆,不遣归时醉似泥。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疏拙自沉昏,长安岂是村。春非闲客事,花在五侯门。道僻惟忧祸,诗深不敢论。扬雄若有荐,君圣合承恩。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